您现在的位置 : 陕西省 > 榆林市 > 榆阳区 > 小纪汗镇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镇

[移动版]
地名:小纪汗镇隶属榆阳区
区划代码:610802115代码前6位:610802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陕K
长途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9000
辖区面积:约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26万人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昌盛社区~001镇中心区
因地处昌汗界村,取昌汗界首字昌,寓意繁荣昌盛。2014年设立,沿用至今。…[详细]
小纪汗村~200镇中心区
清康熙年间(1661~1701)曹姓在此建村居住,因明末蒙民游牧于此处不大的酸刺林地,蒙语称名“巴汗起起汗”,后因称叫不便,逐渐将“巴汗”意译为“小”…[详细]
奔滩村~201村庄
奔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波罗滩村~202村庄
清乾隆年间(1736~1745)张、史等姓在此落户种地,明朝蒙族人在此放牧,蒙语称其地为“波罗采当”,意谓“褐色的滩”,后以原蒙语地名为村名称“波罗滩…[详细]
长草滩村~203村庄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开放边地后,贺姓在此落户,因此滩生长“沙竹”,其长草旺,故取名“长草滩”。1958年建长草滩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长…[详细]
井克梁村~204村庄
清乾隆初年(1736~1745)康、纪等姓于此处建村。明万历年间(1573~1620)蒙民在此梁地处游牧,因在梁上原有蒙民有敬神的敖包,称其地为“井克…[详细]
大纪汗村~205村庄
清乾隆初年(1736~1745)贺、王等姓居住于此,明代蒙民在此游牧,因见其地长有很多酸刺,地围较大,故称其地为“依肯起起汗”,意有“大酸刺林地”。后…[详细]
黄土梁村~206村庄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开放边外五十里地,准许汉民垦地种植,万姓来此落户,建村于四周荒沙的黄土梁地,取村名“黄土梁”。1958年建黄土梁大队,198…[详细]
昌汗界村~207村庄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开放边地后,米、奚、康、郭姓相继到此建村,因该地明代是蒙民游牧之地,蒙语称其为“昌汗讨老亥”,意为“白色的山峁”。后因原名太…[详细]
可可盖村~208村庄
清光绪年间(1875~1908)汉民在此居住建村,此处原为蒙民游牧地,蒙民称为“可可盖”,意为“青蓝色的土崖地”,后沿用原蒙语地名为村名。1958年建…[详细]
牙世兔村~209村庄
民国初年(1912~1917)汉民到此种地建村,因此处原是蒙民游牧地,蒙语称为“牙世兔”,意即长“黑圪栏”处。1958年建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详细]
大海则村~210村庄
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有汉人在附近海子处建村,因过去此地有一较大的海子,乡人称其为“大海子”。原是蒙人游牧地,后将“海子”改为海则”。1958年…[详细]
敖包村~214村庄
敖包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昌汗峁村~215村庄
清光绪年间(1875~1908)汉民在此居住,此处原是蒙民游牧地,蒙语称“昌汗峁”,意为“白色的小山”。以原蒙语地名为村名。1958年建昌汗峁大队,1…[详细]

地名由来:

因乡人民政府驻小纪汗村得名。过去此地为“小酸刺林地”,蒙古语音译为“小纪汗”。

基本介绍:

2015年,撤销小纪汗乡,设立小纪汗镇,行政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

小纪汗乡地处榆阳区23西北公里处,属北部风沙草滩地区。南与榆林市区、巴拉素镇、芹河乡接壤,北靠马合镇、西连内蒙、补浪河乡,东接牛家梁镇。新榆乌路纵贯南北,长石路横穿东西,市交警司训大队即将在昌汗界建成,榆林机场选址也已初步定在我乡。地下水、煤炭、天然气、储量丰富,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资源丰富,村村通电、通话(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通路,是一个相当有发展潜力的城郊乡镇。

全乡辖14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民小组,2799户,12584人,其中农业人口12389人,有劳力6529个。辖18个党支部,其中机关支部4个,党员425名,

+查看详细小纪汗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9年6月,隶属榆林县河西区,曾设黄土梁和大纪汗乡。

1953年8月,设小纪汗乡和活洛滩乡,属马合区。

1956年3月,活洛滩乡并入。

1958年9月,建小纪汗公社。

1960年1月,并入马合农场。

1969年1月,设立小纪汗公社。

1984年7月,改设为乡。

2001年12月,撤可可盖乡,将牙世兔、可可盖、昌汗峁、大海则、阿拉补、敖包6个行政村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