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麻黄梁镇 | 隶属:榆阳区 |
区划代码:610802105 | 代码前6位:6108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陕K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辖区面积:约430.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2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麻黄梁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清乾隆中期(1756年-1775年)建村,因山梁处生长野生中药材麻黄,故名“麻黄梁”。1958年建“大沟大队”、“大圪垯大队”。后为区分,将双山堡之北…[详细] |
花龙镇村 | ~201 | 村庄 | 清乾隆后期(1786~1795)建村,传说古代此处曾降落过一条花龙。故名。1958年建花龙镇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花龙镇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东清水河村 | ~202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建村于临清水河的东源流处,即以河名“东清水河”为村名。后发展扩大形成片村,有谢家河、庄家河、纪家河3个自然村,对外仍统…[详细] |
双锁山村 | ~203 | 村庄 | 此地有大小、兴庄、高低相同而又并列的两座山峰,形似凹字,状如铜锁,称其为“双锁山”。2014年撤销东刘畔村村民委员会、闫山村村民委员会、双山村村民委员…[详细] |
盘云界村 | ~204 | 村庄 |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建村,因此处海拨较高,是波状沙丘地,四周高、中间低、犹如岔地,水位较高,常呈湿状,日晒蒸气上升,盘而不散,乡人称此处为…[详细] |
十八墩村 | ~205 | 村庄 |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村,此地为长城线墩台,是明代双山堡辖区由东向西的第十八个墩台,故称“十八墩”。1958年建十八墩大队,1984年政社…[详细] |
王家湾村 | ~206 | 村庄 | 清雍正年间(1723-1735)王姓在此湾居住建村,故名。1958年建王家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王家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断桥村 | ~209 | 村庄 | 此地两山中有一线相连,形如断桥,故称其为“断桥”。清咸丰年间(1851-1861)建村于其侧。1958年建王家峁大队,1981年更名断桥大队,1984…[详细] |
瓦窑沟村 | ~213 | 村庄 | 清乾隆初年(1736~1750)建村。因明代曾有人在此地烧砖瓦,留有碎砖破瓦及瓦窑残迹,被周围村人称为“瓦窑沟”。1958年建瓦窑沟大队,1984年政…[详细] |
张虎沟村 | ~216 | 村庄 | 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名为张虎的人在此山沟居住建村,故名。1958年建张虎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张虎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店坊村 | ~218 | 村庄 | 清乾隆后期(1875~1908)建村,此地有通往葭州之大道,设有招客店铺,过路人称其为“店坊”。建村时以原地名为村名。1958年建店坊大队,1984年…[详细] |
乔堡村 | ~224 | 村庄 | 清.康熙前期(1662年-1681年)乔姓建村于地势较平坦之处、以姓氏、地形得村名“乔界”。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延绥巡抚余子俊修营堡…[详细]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地处生长麻黄的山梁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8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麻黄梁镇为2018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榆林市辖镇。1958年建麻黄梁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改设镇。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26.5公里。面积430.6平方公里,人口1.1万。榆府公路经乡过境。辖磨庄、花龙镇、旧堡、乔界、盘云界、十八墩、大圪达、东王家湾、东清水河、断桥、李家峁、刘占峁、上黑龙滩、下黑龙滩、崖窑、瓦窑沟、张虎沟、十字焉、段家湾、店坊、阎山、双山、东刘家畔、大沟24个村委会。农产有糜子、谷子、黑豆、玉米、马铃薯。出产中药材冬花。
文化旅游:
麻黄梁镇位于榆阳城区东北35公里处,因地势较高,生长麻黄而得名。古长城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将镇境分为南、北两种地貌。南部,千沟万壑,纵横交错;北部,大漠绿洲,风情万种。特别是境内的壁立千仞、高
历史沿革:
明成化九年(1473年),设立双山堡。
清末设双山堡地方,辖领83村(堡)。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曾设榆林县第六区,辖双山乡、毛国乡、建安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设双建乡。
1949后,曾先后隶双建区、双山区(八区)、安崖底区。
1958年,成立双山公社。
1961年5月,分设为双山、店坊2个公社。
1965年9月,店坊公社、十八墩公社并人双山公社,辖30个生产大队。
1981年4月,将南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