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临河乡 | 隶属:应县 |
区划代码:140622207 | 代码前6位:14062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晋F |
长途区号:0349 | 邮政编码:036000 |
下辖地区:23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大临河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地处浑河南岸,最先人们在这里临河筑堡定居,故名临河堡,后称大临河,与小临河区分,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8-1953年属应县七区,为区公所…[详细] |
寺庄村 | ~202 | 村庄 | 相传村西有古寺一所,内住一僧并雇用多人,耕种周围的田地,后来人们在此定居,取村名为孝庄。寺院遗址尚存。因以前有过寺院,故名寺庄,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详细] |
东乡寨村 | ~203 | 村庄 | 传说明朝初年有一户姓薄的迁到村内居住,因姓氏得名薄家寨,清代仍名,明国初年,村民嫌薄字有贬义改为东乡寨,后来武姓居多,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明…[详细] |
罗庄村 | ~204 | 村庄 | 因明代已有,万历《应州志》载有罗家庄,罗家里,州志载罗家庄,简称罗庄,因姓氏得名,古堡墙尚存。系应县一大行政村,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明万历《…[详细] |
东小寨村 | ~205 | 村庄 | 因相传此地古代为兵马安营扎寨之地,后来有张姓兄弟四人迁到寨内居住,因地处县城之东,故名东小寨,旧寨墙尚存,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清雍正《应州志…[详细] |
安乐营村 | ~206 | 村庄 | 相传此地古为安营扎寨之地,明代有李氏兄弟,迁住此地定居,为了表示他们的美好愿望,再不受兵荒马乱之苦,起村名为安乐营,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详细] |
北丰疃村 | ~207 | 村庄 | 州志载明代已有“丰疃村”,后分为南北二村,命名南丰疃,北丰疃,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明万历《应州志》载有丰疃村,属下社里;清雍正《应州志》载有…[详细] |
小临河村 | ~208 | 村庄 | 原系东辛村张姓的种地房子,该村与大临河村相距0.5千米,故起名小临河,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8-1953年属应县七区;1954年成立小临…[详细] |
东上寨村 | ~209 | 村庄 | 明末清初建村,据《东上寨村志》载,明朝末年有贾氏弟兄二人迁此定居。后董、尹两姓又迁来,村名初名东下寨,因屡遭小灾后改名东上寨,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详细] |
东辛村 | ~210 | 村庄 | 此地原为罗庄袁姓的种地庄子,后来人们在此定居改为新居,位于应县东乡故名东新村,后演变为东辛村,州志为东新村,原名新村,为罗庄袁姓的种地庄子,后因地处城…[详细] |
留义村 | ~211 | 村庄 | 相传此地原是一处种地庄子,时有代州一读书人,路经此地住宿,身上未带分文,在这里住了几十天,佃户们待他很好,为表示纪念,临走时无物相赠,挥笔写了一个“义…[详细] |
王家窑村 | ~212 | 村庄 | 传说该村原系石庄王姓财主的种地庄子,佃户多住窑洞,故名王家窑,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8-1953年属应县七区;1954年成立王家窑农业生…[详细] |
兴旺坡村 | ~213 | 村庄 | 清代已有,原名避静坡,后改名兴旺坡,寓意兴旺发达。村民认为“避静”二字有贬义,改为兴旺坡,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8-1953年属应县七区…[详细] |
北小寨村 | ~216 | 村庄 | 因1971年新建村,原住东小寨,因处于镇子梁水库浸没区,在国家扶持下,迁到浑河北岸,建立新村,按方位起名北小寨,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8…[详细] |
圣水塘村 | ~217 | 村庄 | 据州志载明代万历前叫圣水堂。传说村西有一眼泉,名唐泉,天旱水不减,人们在此砌池逢旱祈雨,故得名,万历通政使田惠(应州人)死后葬于村西,曾更名“田家坊”…[详细] |
北楼口村 | ~218 | 村庄 | 北楼口是翠微山北麓一山口,为宋代拒辽所设雁门十八隘之一,后为历代军事设防之地,官方称“北楼营”据《繁峙县志》载“自唐时已称扼要”元代设“指挥使也连台儿…[详细] |
徐峪村 | ~219 | 村庄 | 因徐姓先居,座落在峪口上,得名徐峪,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清雍正《应州志》载有徐峪村,属北娄里;1948-1953年属应县七区;1954年成立…[详细] |
康峪村 | ~221 | 村庄 | 因地处山峪口,康姓人聚居而得名康峪,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清雍正《应县志》载有康峪村,属北娄里;1948-1953年属应县七区;1954年成立…[详细] |
中和村 | ~222 | 村庄 | 村址原是一片耕地,兼有寺院,后寺院被烧,留下烧后的红墙,因此建村后叫“红墙”因和北楼口相近,人们亦称北楼村委上村,红墙为辖村,外乡人不易区分,1947…[详细] |
北楼村 | ~223 | 村庄 | 因地处北楼口之下命名北楼村,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8-1953年属应县七区;1954年成立北楼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1957年转为北楼…[详细] |
长城沟村 | ~225 | 村庄 | 村在沟底,紧靠内长城,得名长城沟,现为该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8-1953年属应县一区;1954年成立长城沟业生产合作社,属北楼口乡;1956…[详细] |
三合村 | ~227 | 村庄 | 原名三岔,1980年更名为三合,因和双钱树公社三岔村重名,现更名三合村。1948-1953年属应县一区;1954年成立三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北楼口乡;…[详细] |
栗窑村 | ~232 | 村庄 | 栗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地处浑河南岸,最先人们在这里临河筑堡定居,因村南0.5千米有小临河,故名临河堡,后称大临河。
基本介绍:
大临河乡位于应县城东16公里处,南临翠微山,北依龙首山,东邻浑源县,西接下社镇,全乡辖有33个行政村6694户26200口人,国土面积27.3万亩,耕地面积10万亩。
大临河乡的自然条件概括地讲叫做:南北有山,中间是川,浑河贯穿,河旁有滩。自然资源的综合性、多样性使产业结构既有相对的同一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南北两坡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农产品以马铃薯、糜黍、豆类等为主。尤以四联社黍子、羊肉、王家窑大葱、北楼峪黄芪最为出名。特别是两坡宜林宜芪面积达1万多亩,通过退耕还林、飞播造林、水保治理,未来将会成为两道绿色的生态屏障。两山所夹的平川地带土地开阔,其间360眼机井星
文化旅游:
北楼口关帝庙位于应县大临河乡北楼口村内西侧,年代为明代、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北楼口关帝庙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8年属应县七区,1953年属应县四区,1954年设大临河乡,1958年设大临河公社,1984年重设大临河乡。
2001年撤并乡镇,北楼口乡整体并入大临河乡,设立新大临河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