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西宁市 > 大通县 > 良教乡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良教乡

[移动版]
地名:良教乡隶属大通县
区划代码:630121207代码前6位:630121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1 邮政编码:810000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下治泉村~200镇中心区
原名下乱泉,以住地泉多且零乱而得名,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相传,明朝洪武年间,韩姓从循化迁此。据民国《大通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前县治王…[详细]
上治泉村~201镇乡结合区
原名上乱泉,以住地泉多且零乱而得名,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循化县撒拉格子韩姓,逃荒来此定居于乱泉。后分上、下乱泉。据民国《大通县志》记:光绪二十三年(1…[详细]
桥尔沟村~202镇乡结合区
明朝中叶,有苏姓从西安苏家庄迁来此沟定居,因村内有一木桥,得名桥尔沟,后称桥尔沟村。1949年9月建政后属良教乡,1958年公社化时为桥头公社桥尔沟大…[详细]
前跃村~203村庄
此地原是牧区,明万历年间,从湟中多巴迁来三户马姓在娘娘山放牧,居住在窑洞里,取名前窑。后因“窑”“跃”同音,取前进之意更名为前跃。1949年9月建政后…[详细]
良教沟村~204村庄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早先,此沟是有狼经常嚎叫出没之地,故名狼叫沟。因狼叫不雅,且因“狼叫”“良教”近音,久之,演变为良教沟,后称良教沟村。1949年9月…[详细]
白崖村~205镇乡结合区
一、全村社会经济现状: 良教乡白崖村位于宁张公路39公里处,全村共有249户村民,1273人;其中男664人,女609人;劳动力380人,耕地面积8…[详细]
下甘沟村~206镇乡结合区
相传此地原是牧区,明朝中叶,马姓从河州逃荒来此定居,开荒种地,因沟内缺水,故名干沟,地处干沟下半部,人称下干沟;后因干甘近音,且取甘露美好之意更名为下…[详细]
上甘沟村~207镇乡结合区
明朝中叶,从江南等地迁来马姓,到元树尔上哑豁定居。后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有回族迁来此地居住,因沟内缺水,故名干沟;后因“干”与“甘”近音,演…[详细]
松林村~208村庄
清光绪年间由东峡克麻尔迁来马、赵、李三姓人,开荒创业,安家立户,因原居住地东峡克麻尔有大片松林,为纪念故乡,故将新居住地取名为松林,后称松林村。194…[详细]
沙布村~209村庄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藏族居住,有一个寺院叫沙布塄寺,以此取名沙布(“沙布”系藏语,为大鹿之意)。后于清朝同治年间,由苏家堡苏姓迁来居住,沿用原名为沙…[详细]
石庄村~210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南京等地居民来此居住,用石头砌筑成庄廊,故名石庄。1949年9月建政后,属良教乡石庄行政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桥头公社石庄大队;196…[详细]
煤洞沟村~211镇乡结合区
此地原是牧区,明朝中叶,丁姓从江南等地来此居住,开采煤矿,故此得名煤洞沟。1949年9月年建政后,属良教乡煤洞沟行政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桥头公社煤…[详细]

地名由来:

“良教”一名源于“良教沟”。良教沟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早先此沟是狼经常嚎叫出没之地,故名为“浪叫沟”。因狼叫不雅,且因“狼叫”、“良教”近音,久而久之,演变为良教,良教乡由此而得名。

基本介绍:

【良教乡(Liang Jiao Xiang)】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7.5千米。人口1.5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42.8平方千米。辖石庄、上治泉、下治泉、桥尔沟、下甘沟、煤洞沟、白崖、上甘沟、松林、沙布、前跃、良教沟12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良教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七乡,1956年改设良教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五星公社,次年改桥头公社,1963年分设良教公社,1984年设良教回族乡,1985年改为良教乡。

-环境卫生为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和良教乡“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验收工作,进一步巩固共建成果,根据县“党政军企

+查看详细良教乡概况>>

历史沿革:

1949年,为良教、樵渔乡,属五区。

1956年,合并为良教乡。

1958年,属桥头公社良教大队。

1961年,分为良教公社。

1984年,改为良教回族乡。

1985年11月6日,改为良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