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西宁市 > 大通县 > 极乐乡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极乐乡

[移动版]
地名:极乐乡隶属大通县
区划代码:630121203代码前6位:630121
行政区域:青海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青
长途区号:0971 邮政编码:810000
辖区面积:约54.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万人
人口密度:18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极拉上庄村~200乡中心区
相传,元末明初,此地藏族居住放牧,建有极拉寺。明朝中叶,马氏从河州、宁夏迁居此地,以极哇寺命村名。后“极哇”与“极拉”近音,逐步演变为极拉大庄。后分极…[详细]
极拉下庄村~201乡中心区
相传,元末明初,此地藏族居住放牧,建有极哇寺。明朝中叶,马氏从河州、宁夏迁居此地,以极哇寺得名其村。后“极哇”与“极拉”近音,逐步演变为极拉大庄。因人…[详细]
吉拉口村~202村庄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极乐乡吉拉口村位于省会西宁市西北方向,处于宁张公路五十公里处。全村共有310户、1410人,有汉、回、藏、土、蒙五个民族,是一…[详细]
下和衷村~203村庄
相传,此地原是牧区,明朝中期,蔡姓从南京一带逃荒来此定居,此村是汉、土、藏、蒙古族四民族杂居区,因以和衷共济、同心协力之意,得名下和衷,后称下和衷村。…[详细]
上和衷村~204村庄
相传,此地原是少数民族游牧居住,明朝中期,马姓等从南京一带逃荒来此定居。此村是回族居住地,因以和衷共济、同心协力之意得村名和衷。村位于和衷村上半部,故…[详细]
阳坡村~205村庄
村以地形得名阳坡,后称阳坡村。相传明朝中叶,此地藏族居住,明朝末年,马姓从民和米拉沟迁居阳坡根,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属一区极乐下乡阳坡行政村…[详细]
宗阳沟村~206村庄
传说,元朝天历年间,此地有一称宗王的藏族居住,因名宗王沟。明朝中期,马姓、冶姓从甘肃、宁夏等地逃荒于此,沿用旧名,后来演变为宗阳沟,后称宗阳村。194…[详细]
深沟村~207村庄
此地原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明朝中叶,马姓从河州逃荒来此定居,因村庄坐落在一条深沟内,故名深沟,后称深沟村。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为一区极乐上乡,…[详细]
极拉后庄村~208乡中心区
相传,元末明初,此地藏族居住,并有座极哇寺,明朝中叶,马氏从河州迁居此地,以极哇寺命村名。后因人口增多,住地分散,分三庄,此庄居,故名极拉后庄村。19…[详细]
崖湾村~209村庄
因庄子建在土崖湾下,故名崖湾,后称崖湾村。相传,元末明初,此地居住藏族,明朝中叶,马氏从河州迁居此地居住,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为一区极乐上乡…[详细]
岔水坝村~210村庄
相传,此地原是牧区,清光绪二十一(1895)年,铁姓从新庄尕庄逃荒到此定居,因缺水从崖湾脑修了一条坝,引了一岔水,故名岔水坝,后称岔水坝村。1949年…[详细]

地名由来:

极拉村名据传来源于此地有座极哇寺。元末明初藏族居住此地。明代中朝马氏从河州迁居于此,遂此寺名为村名。因“极哇”、“极拉”近音,演化为极拉一词。新中国成立后改设极乐乡。

基本介绍:

极乐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1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5.8%。还有汉、土、藏等民族,面积54.6平方千米。辖极拉口、上和衷、下和衷、阳坡庄、宗阳沟、深沟、极拉上庄、极拉下庄、极拉后庄、崖湾村、岔水坝11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极乐上乡、极乐下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合并设极乐乡,1950年复设极乐上、下乡,1951年改第二区第四、五乡,1956年改设极乐回族乡,1958年合并为互助公社,后更名城关公社,1961年析置极乐公社,1984年设极乐回族乡,1985年改为极乐乡。

历史沿革:

1949年,极乐上乡和极乐下乡属一政区。

1956年,合并为极乐乡。

1958年,与城关公社合并为城关公社极乐大队。

1961年,成立极乐公社。

1984年,改名为极乐回族乡。

1985年11月6日,改名为极乐乡。


以下地名与极乐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