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堤乡 | 隶属:内黄县 |
区划代码:410527202 | 代码前6位:4105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E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辖区面积:约71.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万人 |
人口密度:55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小刘村 | ~201 | 村庄 | 由于黄河改道南移,这里形成草泽肥美草坡地带,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民建村,因刘姓居多,当时叫刘草坡。后因南有刘庄,大刘,故称小刘沿用至今。民国《滑县志》载有…[详细] |
小屯村 | ~202 | 村庄 | 明代从山西洪洞老槐树迁来,以尚、白、刘、王姓为主,因尚姓居多称尚家屯。演变为尚小屯至今。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高级社。19…[详细] |
草坡村 | ~203 | 村庄 | 据此地为黄河故道,建村时杂草丛生,土地荒芜,故名草坡,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韦草坡”。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详细] |
咀头村 | ~204 | 村庄 | 咀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高堤村 | ~205 | 村庄 | 据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之民,在卫河南岸择地势较高的黄河故道残堤建村居住,因对岸有北高堤,故名南高堤,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详细] |
郑庄村 | ~206 | 村庄 | 明代时期,因黄河故道泛滥成灾,人烟稀少,从山西移民至此。因郑姓居多,故名郑庄,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郑庄”。1950年设村…[详细] |
南寨村 | ~207 | 乡中心区 | 据因建于黄河故道“鲧堤”之上,以方位得名北高堤。后大堤被冲开,一村分为两村,为防水患及盗匪,各修土寨。以方位更名为南寨、北寨,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详细] |
南街村 | ~208 | 乡中心区 | 据因建于黄河故道“鲧堤”之上,以方位得名北高堤。后大堤被冲开,一村分为两村,为防水患及盗匪,各修土寨。以方位更名为南寨、北寨。八十年代北寨分为北寨北街…[详细] |
北街村 | ~209 | 乡中心区 | 据因建于黄河故道“鲧堤”之上,以方位得名北高堤。后大堤被冲开,一村分为两村,为防水患及盗匪,各修土寨。以方位更名为南寨、北寨。八十年代北寨分为北寨北街…[详细] |
袁庄村 | ~210 | 村庄 | 袁姓始祖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袁姓居多,故称袁家庄。后演变为袁庄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袁家庄”。1950年设村。19…[详细] |
张俄村 | ~211 | 村庄 | 张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王俄村 | ~212 | 村庄 | 王俄村在明代以前建村。因过去此处属黄河故道,村内外皆有积水,故养鹅鸭者俱多,又因王姓居多,因而得名王家鹅鸭,再后来又简称王俄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详细] |
孙俄村 | ~213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村东地势低洼,积水众多,芦苇丛生,养鹅鸭者较多。因孙姓迁来后,取名为孙家鹅鸭,后简称孙俄村沿用至今。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详细] |
韩俄村 | ~214 | 村庄 | 韩俄在明代以前建村。因过去此处属黄河故道,村内外皆有积水成泽,故养鹅鸭者俱多,又因韩姓人口居多而得名韩鹅鸭,后简称韩俄村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详细] |
杨俄村 | ~215 | 村庄 | 杨俄在明代以前建村。因过去此处属黄河故道,村内外皆有积水成泽,故养鹅鸭者俱多,又因韩姓人口居多而得名韩家鹅鸭,后简称杨俄村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详细] |
砦里村 | ~216 | 村庄 | 砦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寨外村 | ~217 | 村庄 | 据古称辛庄,再曰孙村。东晋永和六年(前350),后赵大将冉闵夺得大权,成立称帝。国号“魏”后称“冉魏”。为了纪念这位民族危难之际的汉人皇帝,更名为“冉…[详细] |
东元村 | ~218 | 村庄 | 据明代从山西洪洞迁来在卫河河道傍居住建村名为原村,后卫河泛滥又分河北原村,河南原村。河南原村因居住位置又分为西原村、东原村。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卫河…[详细] |
西元村 | ~219 | 村庄 | 据从明代山西洪洞迁来在卫河河道傍居住建村为原村,后卫河泛滥又分卫河北原村,卫河南原村。卫河南原村因居住位置又分为西原村、东原村。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详细] |
祝庄村 | ~220 | 村庄 | 明代年间祝、肖两姓自山西洪洞老槐树迁来,因祝姓人口较多故称祝庄村,此村名延续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载:“祝家庄”。1950年设村。…[详细] |
关村村 | ~221 | 村庄 | 名称来历传说有二:一说唐宋年间,东庄的旧县是内黄县老县城,关村是当时县城西关。县城迁移后此地就叫关村了。二说因当时为卫河渡口,且村内关姓居多,逐称关渡…[详细] |
陈村村 | ~222 | 村庄 | 据陈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靠黄河故道,称黄河屯,后因临卫河渡口,改称陈渡村,简称陈村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陈渡村”。1950…[详细] |
王营村 | ~223 | 村庄 | 据明初迁民时曾实行军屯制,叫“营”或“屯”。此村因王姓居多,故名王营,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前营儿”。1950年设村。19…[详细] |
东渡村 | ~224 | 村庄 | 据因位于卫河渡口东边,故以方位命名东渡村,名称沿用至今。明嘉靖十六年(1537)《内黄县志》载有“东渡村”。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详细] |
西渡村 | ~225 | 村庄 | 据因位于卫河渡口西边,故以方位得名西渡村。名称沿用至今。明嘉靖十六年(1537)《内黄县志》载有“东渡村”。1950年设村。1953年成立初级社。19…[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域内有鲧堤(“高一丈六尺,厚二丈五尺”,鲧堤相传是大禹的父亲鲧治水时所筑)故称高堤。因在高堤北侧,亦名北寨。明代嘉靖十六年(1537)《内黄县志》载:“高堤镇”。
荣誉排行:
2020年9月,高堤乡被确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基本介绍:
高堤乡,位于内黄县城西20公里,东界老塔坡与东庄镇、毫城乡为邻,西临卫河与汤阴相望,南邻二安乡,北邻卫河与豆公乡接壤。面积7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2%。辖25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8668户,391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5人。耕地6.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6亩。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7976万元,财政收入83万元。
高堤,处于豫北平原,黄河故道。因有鲧堤(相传是鲧治水时所筑),故名高堤。清代曾置高堤镇,民国时期划为内黄县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划属内黄县第一区、第七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区级制的高堤乡,1958年,建立高堤人民公
文化旅游:
玄武帝庙位于河南省内黄县西南25公里高堤乡嘴头村,玄武帝庙始建于元代,历经元、明、清多次修葺。穹窿顶,门头挂檐,属豫北少见。庙宇的檐部砖雕和门窗处石雕丰富多彩。身建庙以来,历经数十次地震、水
历史沿革:
建国前后,曾属内黄县第一区、第七区。
1957年设高堤乡。
1958年改人民公社。
1984年复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