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高堤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高堤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由于黄河改道南移,这里形成草泽肥美草坡地带,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民建村,因刘姓居多,当时叫刘草坡。后因南有刘庄,大刘,故称小刘沿用至今。民国《滑县志》载有“小刘”。
明代从山西洪洞老槐树迁来,以尚、白、刘、王姓为主,因尚姓居多称尚家屯。演变为尚小屯至今。
据此地为黄河故道,建村时杂草丛生,土地荒芜,故名草坡,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韦草坡”。
据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之民,在卫河南岸择地势较高的黄河故道残堤建村居住,因对岸有北高堤,故名南高堤,沿用至今。
明代时期,因黄河故道泛滥成灾,人烟稀少,从山西移民至此。因郑姓居多,故名郑庄,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郑庄”。
据因建于黄河故道“鲧堤”之上,以方位得名北高堤。后大堤被冲开,一村分为两村,为防水患及盗匪,各修土寨。以方位更名为南寨、北寨,沿用至今。
据因建于黄河故道“鲧堤”之上,以方位得名北高堤。后大堤被冲开,一村分为两村,为防水患及盗匪,各修土寨。以方位更名为南寨、北寨。八十年代北寨分为北寨北街、北寨南街两个大队,名称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载有“北高堤”。
据因建于黄河故道“鲧堤”之上,以方位得名北高堤。后大堤被冲开,一村分为两村,为防水患及盗匪,各修土寨。以方位更名为南寨、北寨。八十年代北寨分为北寨北街、北寨南街两个大队,名称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载有“北高堤”。
袁姓始祖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袁姓居多,故称袁家庄。后演变为袁庄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袁家庄”。
王俄村在明代以前建村。因过去此处属黄河故道,村内外皆有积水,故养鹅鸭者俱多,又因王姓居多,因而得名王家鹅鸭,再后来又简称王俄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王家鹅鸭”。
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村东地势低洼,积水众多,芦苇丛生,养鹅鸭者较多。因孙姓迁来后,取名为孙家鹅鸭,后简称孙俄村沿用至今。
韩俄在明代以前建村。因过去此处属黄河故道,村内外皆有积水成泽,故养鹅鸭者俱多,又因韩姓人口居多而得名韩鹅鸭,后简称韩俄村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韩鹅鸭”。
杨俄在明代以前建村。因过去此处属黄河故道,村内外皆有积水成泽,故养鹅鸭者俱多,又因韩姓人口居多而得名韩家鹅鸭,后简称杨俄村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杨家鹅鸭”。
据古称辛庄,再曰孙村。东晋永和六年(前350),后赵大将冉闵夺得大权,成立称帝。国号“魏”后称“冉魏”。为了纪念这位民族危难之际的汉人皇帝,更名为“冉村”。1860年李五行主持修筑寨,因村子东西过于狭长,便划合适的地段修筑工事,圈住的部分叫寨里,没圈住的部分叫寨外。1958年分设,冉村寨外名称沿用至今。明嘉靖十六年(1537)《内黄县志》载有“冉村”。
据明代从山西洪洞迁来在卫河河道傍居住建村名为原村,后卫河泛滥又分河北原村,河南原村。河南原村因居住位置又分为西原村、东原村。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卫河改道,两个村搬迁现址更名为东元村,沿用至今。明嘉靖十六年(1537)《内黄县志》载有“东原村”。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