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雍溪镇 | 隶属:大足区 |
区划代码:500111113 | 代码前6位:500111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渝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2360 |
辖区面积:约39.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7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红星街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辖区内一大型企业红星集团得名。2003年6月,经大足县政府批准(大足府函[2003]63号),设立红星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
团结村 | ~200 | 村庄 | 因团结生产大队由茶园、玉峡、街村各分出部分区域组成,寓意“几家合一,团结革命”,故名“团结”。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时,由茶园村、玉峡村、街…[详细] |
玉峡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因境内有一巴岳山麓峡口,是当时到重庆的必经之路(旧时设有驿站),由于人员流动大,当地群众商贩比较富裕,故名“裕峡口”,后谐音为“玉峡口”。原为十五堡;…[详细] |
界牌村 | ~202 | 村庄 | 因境内有一块大足与铜梁分界的路碑,故名。原为雍溪乡第三保;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界牌村;1958年更为界牌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详细] |
石堡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因解放前此地属雍溪乡第十保,取谐音得名“石堡”。原为雍溪乡第十保;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石堡村;1958年更为石堡管理区;1961年,…[详细] |
慈云村 | ~204 | 村庄 | 因境内慈云山得名。传说一名叫慈云的放牛娃与危害群众的鹰拼搏,打死鹰后牺牲,尸体化成一座山峰,村民为了纪念他将此山命为慈云山。原为雍溪乡第三保;1953…[详细] |
凉风村 | ~205 | 村庄 | 因境内有一垭口,其两边为沟田,有利空气对流,人们称此处为“凉风垭”,取“凉风”二字得名。原为雍溪乡第四保;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凉风村…[详细] |
泡马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因境内有个河滩曾经常用于给马匹洗澡,故名“泡马”。原为雍溪乡第七保;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泡马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泡…[详细] |
地名由来:
雍溪老街有座甕溪庙,为方便,把“甕”字下面的“瓦”字去掉,由此得名雍溪。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雍溪镇被认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花卉)。
基本介绍:
雍溪镇地处大足县东部,距县城38公里,东邻古龙乡,南接万古镇,西靠国梁镇,北连铜梁县,龙铜公路贯穿而过,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全镇主要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辖区面积39.92平方公里,有耕地21771亩,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0810人,非农业人口3000人,总户数8817人,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22593 万元,粮食总产量19412吨。年人均纯收入3082元,全镇存栏生猪10673头,出栏24134头,家禽存栏30183只,出栏62781只。
历史沿革:
宋代,始属巴川县(铜梁)管辖。
元末,雍划归大足县。
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万古镇分建雍溪乡。
1949年后,隶属大足县第六区(万古区)。
1954年8月,雍溪乡分建和平乡(后更名为对溪乡)。
1958年10月,雍溪乡、和平乡、兴隆乡3乡合并为雍溪公社。
1959年10月,雍溪公社析设和平公社。
1961年12月,雍溪公社析设兴隆公社。
1984年,雍溪公社改为雍溪乡。
1993年12月,对溪乡与雍溪乡合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