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四川省 > 宜宾

宜宾县撤县设叙州区,并调整翠屏区行政区划

[2018-9-23 17:20:55]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宜宾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18]119号):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县,设立宜宾市叙州区,以原宜宾县(不含孔滩镇、王场镇、白花镇、永兴镇、双谊镇)和翠屏区南岸街道、赵场街道、南广镇行政区域为叙州区的行政区域,叙州区人民政府驻柏溪镇县府街123号;将原宜宾县的孔滩镇、王场镇、白花镇、永兴镇、双谊镇划归宜宾市翠屏区管辖。
    【宜宾县概况】

    宜宾县,又名僰道,隶属于宜宾市,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郡。全县面积2945.83平方千米,辖26个乡镇,县政府驻柏溪镇。
    宜宾县是上海工人运动领袖刘华、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等革命先驱的故乡。
    宜宾县“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景区构成环形黄金旅游线。是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县(市)之一。
    【宜宾县历史沿革】
    早在三千多年前,即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在四川宜宾一带就有僰(音bo)人聚居,大约在周朝就建立了僰人国。秦为西南夷地。
    西汉把少数民族地区称为“道”,西汉高后六年(前182年)僰道(宜宾前身)建城,汉人增多。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僰道属犍为郡。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犍为郡治从今贵州省遵义市西迁到僰道(今宜宾城区),从此,僰道作为犍为郡治,又是僰道县治。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平定“獠乱”后,在犍为郡境设戎州,治所仍在三江口僰道城。北周时,在僰道县地域建外江县。至隋,戎州恢复为犍为郡,外江县复名僰道县。
    唐会昌二年(842),戎州州治从三江口僰道城迁往岷江北岸旧州坝,僰道县治也随同迁往,治所地史称旧州坝僰道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少数民族“慕义来宾”(或说唐王朝少数民族“以义宾服”)之意,改存马县为义宾。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代第二皇帝赵匡义(亦叫“光义”)上台,“义宾”之“义”“犯讳”,于是按《孟子》“义者宜也”句意,把义宾改为“宜宾”。不过,此“宜宾”是指设县城于今宜宾县蕨溪镇宣化坝(共138年)的宜宾,不是指今三江口旧城所在。但是,毕竟“宜宾”一名已有出现。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宜宾县降为宜宾镇并入僰道县。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以“州名为戎不雅”戎州改名为叙州,“宜宾”首次成为州治所在县地名,治所地史称旧州坝宜宾城。宋咸淳三年(1267),叙州和宜宾县治迁驻登高山(今翠屏区白塔西路侧),治所地史称登高山宜宾城,今三江口旧城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毁登高山城,将叙州、宜宾县治迁回三江口僰道城旧址,治所地史称三江口宜宾城。元至元十八年(1281),元设叙州路,叙州路和宜宾县治所设在三江口宜宾城。
    明洪武六年(1363年)改设叙州府直至清末,治所设于三江口宜宾城。
    民国元年(1912年),暂袭叙州府,民国3年后,今市属县(区)属四川省的永宁南道。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1950年1月设川南区辖宜宾区,“宜宾”首次成为辖县行政区域名称;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三江口宜宾城,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1年6月置宜宾市后,县治所于同年10月迁喜捷镇,1952年8月复迁回宜宾市城区。1965年7月再迁柏溪镇至今。
    2003年1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宜宾县真溪乡更名为新发乡;将宜宾县真溪乡和高场镇的蒋坝、石盘2个村成建制划归屏山县管辖。

上一篇:安福县历史沿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