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恰哈乡 | 隶属:策勒县 |
区划代码:653225203 | 代码前6位:653225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新R |
长途区号:0903 | 邮政编码:848300 |
辖区面积:约8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26万人 |
人口密度:14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却如什村 | ~200 | 村庄 | 相传300年前,从外地来的伊斯兰教徒在此迷失方向,转来转去而得名。“却如什”,意为“迷失方向而转来转去”。1956年至1959年称为第二古勒巴克,19…[详细] |
兰贵村 | ~201 | 村庄 | 因地处三叉路口,曾有旅店供来往行人休息而得名。兰贵,意为“旅店”。1955年称为第一古勒巴克,1966年改称红星大队,1967年改称兰贵大队,1984…[详细] |
色日克羌村 | ~202 | 村庄 | 传说很久以前,在此地挖渠时发现一具面色发黄的年轻尸体而得名。“色日克羌”,意为“黄皮肤”。1978年前称为公社粮种场,1984年改称色日克羌村委会。…[详细] |
恰哈村 | ~203 | 乡中心区 | 传说因很早以前蒙、维两族在此地不和,互相密告而得名。“恰哈”,意为“互相密告”。1956年称为第一先进社,1958年称为恰哈公社恰哈大队,1984年称…[详细] |
克希村 | ~204 | 村庄 | 据说由于形成村落的时间晚于其他村而得名。“克希”,意为“晚”。1968年称为金星大队,1984年改称克希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克孜库迪盖村 | ~205 | 村庄 | 据传几百年前,伊斯兰教徒到此地传教,有两位姑娘出迎,教徒说:“姑娘迎接我们啦!”而得名。“克孜库迪盖”“克孜”音变而来,意为“姑娘出迎”。1968年命…[详细] |
都维力克村 | ~206 | 村庄 | 因此地土丘多而得名。“都维力克”,意为“土丘多”。1984年成立,并命名为都维力克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安迪尔村 | ~207 | 村庄 | 因该地的地势是东西向展开而得名。“安迪尔”,意为“横向地”。1968年称为武大队,1984年改称安迪尔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安巴村 | ~208 | 村庄 | 因此地过去是恰哈乡西南部的中心粮仓而得名。安巴,意为“仓库”。1968年称为永平大队,1984年改称为安巴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干吉萨依村 | ~209 | 村庄 | 因本村地处宽广的河滩而得名。“干吉萨依”,意为“宽广的河滩”。1968年称战斗大队,1984年改称干吉萨依村委会,2014年3月份通过搬迁至此处,名称…[详细] |
康托喀依村 | ~210 | 村庄 | 因本村地处弯曲宽阔的河谷而得名。“康托喀依”,意为“宽阔的地带”。1968年称康托喀依大队,1984年称为康托喀依村委会。…[详细] |
阿希村 | ~211 | 村庄 | 在戈壁打仗,因口渴来到此地找到水,感到似天堂而得名。“阿希”,意为“天堂”。1968年称为阿希大队,1984年改称阿希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玉如克塔什村 | ~212 | 村庄 | 据传很早以前,此地遇到风灾,几天见不到阳光,在昏暗中忽然发现了一块发光的石头,因而得名。“玉如克塔什”,意为“发光的石头”。1968年称玉鲁克他什大队…[详细] |
阿萨村 | ~213 | 村庄 | 传说以前此地有一个叫阿不拉·不瓦木的人,秉公办事,从不收费。他老了,儿子当喀孜就开始收费。阿不拉得知后生气的离开了家,到了此地,将拐杖插在地上而得名。…[详细] |
恩尼里克村 | ~214 | 村庄 | 恩尼里克村位于恰哈乡政府驻地驻地的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为17.2千米。北边邻接阿萨村,南边为克孜勒尧勒村,策勒河主干流经此地。下辖2个村民小组(奥吐拉…[详细] |
克孜勒尧勒村 | ~215 | 村庄 | 因此地通往乡里的一段路,土是红色而得名。“克孜勒尧勒”,意为“红色路”。1952年称谓五乡第二村,1958年称为克孜勒尧勒大队,1984年改称克孜勒尧…[详细] |
介格塔勒村 | ~216 | 村庄 | 是一种草名,因此地一种野草丛生而得名。“介格塔勒”,由“克叶克铁里”音变而来,是一种草名。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恰哈区五乡第三村,合作化时改称介格塔勒三村,…[详细] |
乌库村 | ~217 | 村庄 | 传古代军队喂马槽遗留此地而得名。乌库,意为“马槽”。1968年称恰哈公社乌库大队,1984年改称乌库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喀拉塔什村 | ~218 | 村庄 | 传说从前于田有一个人在此地采金,被一块石头压死,他母亲哭着说:”不知是黑石头还是白石头压死了我儿子“而得名。喀拉塔什,意为“黑石头”。1968年称恰哈…[详细] |
红旗村 | ~219 | 村庄 | 2018年经策勒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红旗村。红旗,意为红色的旗帜,象征居民生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原名台推村(“台推”,意为“相反”)。1958年称为…[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多山而得名。恰哈,意为山地。
基本介绍:
一、自然情况:
恰哈乡距离策勒县64公里,海拔2060米,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140亩,人均耕地2.21亩,粮食面积20000亩,草地面积1005008亩,荒地面积10000亩。
二、人口状况:
全乡共有20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有3145户,总人口12568人,贫困人口2902户,其中特困户510户2384人,低收入户2392户9623人,社会救济户183户426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95.5%。
三、社会经济状况:
全乡农业主要从事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2000年粮食总产量792.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30.56公斤,有少
历史沿革:
1949年属策勒县第五区。
1959年改称恰哈公社。
1984年建恰哈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