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开江县 > 甘棠镇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

[移动版]
地名:甘棠镇隶属开江县
区划代码:511723106代码前6位:511723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川S
长途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6250
辖区面积:约29.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4万人
人口密度:约81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甘棠社区~001镇中心区
甘棠镇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甘棠社区由甘棠街道居委会扩建而成,2003年全县撤销街道居委会改建社区居委会。原甘棠街道居委会1、2、…[详细]
严家社区~002村庄
此社区为原严家乡乡政府驻地所在,传说清朝时因杜姓人集中居此,横行一方,故人们讥称为阎家场,意为阎王居住的地方,后将阎字易为严字,故名。2013年设立严…[详细]
锣鼓堂村~200镇乡结合区
此地为墓葬集聚地,常敲锣打鼓,故名。1984年由锣鼓堂大队改为锣鼓堂村,属甘棠乡。1992年甘棠乡改为甘棠镇,属甘棠镇。2003年乡镇合并,原甘棠镇锣…[详细]
龙井坝村~202镇乡结合区
此地平坦开阔,坝中有一井,内有石似龙,故名。1984年由龙井坝大队改为龙井坝村,属甘棠乡。1992年甘棠乡改为甘棠镇,属甘棠镇。2003年原甘棠镇龙井…[详细]
香安庙村~203镇乡结合区
此地古时建有香安庙,意为来寺庙烧香拜佛祈求平安。村名借用庙名为名。1984年设香安庙村,属甘棠乡。1992年甘棠乡改为甘棠镇,属甘棠镇。2003年合并…[详细]
南坝子村~204村庄
此地平坦开阔且位于明月江南面,故名。1961年起,南坝子村的建制为甘棠乡9管理区。1964年更改为甘棠乡9大队,下设14个生产队。1984年改为南坝子…[详细]
转洞桥村~205村庄
此地有一桥梁原名龙洞桥,因被洪水冲垮后重建时移动了位置,称转洞桥,故名。1984年由转洞桥大队改为转洞桥村,属甘棠乡。1992年甘棠乡改为甘棠镇,属甘…[详细]
观音岩村~207村庄
早前在此处山岩上建有一座观音庙,后,故名。1984年由观音岩大队改为观音岩村,隶属严家乡。2003年严家乡合并至甘棠镇,属甘棠镇。2020年5月,高寺…[详细]
玉河桥村~210村庄
此地有一座芋荷桥,传说曾生长有芋荷。后取“芋荷桥”谐音为“玉河桥”,故名。1984年4月,设严家乡玉河桥村(原7大队)。2003年乡镇合并,原严家乡玉…[详细]
马号村~211村庄
据传古时有个县老爷带着随从到此狩猎或宿食,所骑之马的嚎叫声回响于山野,远远便能听见。后来此地为邮差驿站,称“马号店子”,故名。1984年设马号村,属严…[详细]
冠子山村~213村庄
此地有一座形如鸡冠子的山,称为冠子山。村名借取山名为名。1984年由冠子山大队改为冠子山村,属白杨乡。2003年乡镇合并,原白杨乡、严家乡、甘棠镇整体…[详细]
白杨坪村~214村庄
此处地形较为平坦,据说古时有位风水大师,每晚子时都会看见1只大白羊和2只小白羊在吃青草,于是跟踪白羊来到此地,白天发现原来是一块大石头,由此称白羊坪。…[详细]
石笋子村~215村庄
此地有一座山,上有石灰岩石,尖锋笔直,形如竹笋。后,故名。1984年设石笋子村,属白杨乡。2003年白杨乡合并至甘棠镇,属甘棠镇。2013年石笋子村1…[详细]

地名由来:

明代设驿站于此,名甘棠铺,故名甘棠镇。

基本介绍:

开江县辖镇。明代设邮驿于此,名甘棠铺,清乾隆初更名添子店,同治年间仍名甘棠,1952年置甘棠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3.5公里。面积29.3平方公里,人口2.4万。梁(平)双(河)公路过境。辖锣鼓堂、五幅桥、八角亭、龙井坝、朱家槽、鸡子山、香安庙、古生塘、南坝子、转洞桥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运输、建筑、农机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特产豆笋。养殖业以生猪、家禽为主。

历史沿革:

古称天子殿。

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六年(1733~1741年),改天子殿为添子店,后名天子店。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县置17乡,甘棠铺改甘棠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乡改镇。

甘棠馓子

甘棠馓子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的特产。开江的油炸馓子,以甘棠镇的最引人注目。甘棠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色泽艳丽,造型美观。馓子,本来是回族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早在明代北京的回民就开始吃



以下地名与甘棠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