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洼村位于莱城北约8公里处,西邻邻家大型企业鲁中冶金矿山公司,东至莱明路,南邻沈家庄村,北边与崔家庄接壤,人口计3456人,村庄占地600余亩,耕地2500亩,是张家洼街道办事处所在地。
张家洼村历史上曾用名洼子庄,据记载明朝初年张姓由河北枣强迁于此,因地势低洼,故名洼子庄。后张姓人氏兴旺发达,成为大户,改称为张家洼。
该村1941年前,归一区;1941年春后,划归莱东县;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区建制后,归矿山区管辖;1951年3月,改称第一区管辖;1955年10月改称矿山区管辖;1958年3月,归王善乡(公社)管辖;1959年,归矿山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为莱城办事处,属下辖张家洼镇管辖;1985年11月莱芜市撤处并乡,归张家洼镇管辖;2001年1月改称张家洼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张家洼村处于莱芜市城北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村民们世代和睦相处,勤俭劳作,艰苦创业,谱写出光辉的篇章。该村自古有重视农业的光荣传统。自1971年开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全村上下齐奋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共打机井18眼,修建了大型扬水站6座,地下水渠两条。农民喜迎丰收,人均收入粮食达200余公斤,使连年吃不饱的局面有了大的改观。
1980年秋,全面推行生产责任制。购买了75马力推土机一台,50型上海大拖拉机一台,25马力拖拉机一台,播种机两台,解放牌汽车一辆。截止1984年,全村水利设施配套,全部架上动力电线。1985年架农用动力线1000多米,增加180变压器一台,架高压线1500多米,粮食总产2095182斤。1986年粮食单产965斤。修建了村中两座桥,中心街铺了地瓜石,压上了石子。同年人均收入达到750元。在该年秋起会立集,建“5”、“10”为张家洼村大集,极大繁荣了农村经济。1988年,全村机井配套,实现了机耕机播,浇水全部免费服务;投资7万元参与建设了大冶水渠,维修、加固、铺底,铺设了地下管道1000余米,该年全村粮食生产达到2489800斤,向国家贡献278750斤,全村经济总收入253430元,人均800元;1989年是百年不遇的大旱年。该村积极抗旱,顺利渡过了难关,完成了港里调水工程,城北岭调水工程,埋管道1200米,增加30千瓦的水泵机井一眼,整修加固河岸1800米,修生产路1700余米,在村南挖了方塘一处。疏通街道400米,全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人均900元。在大旱之年农业生产夺得大丰收,顺利度过了难关,农业生产没有大起大落。全年用于水利建设投资共达32万元;1990年全村吃上了自来水,安装了6个供水点,从枣庄购进管道2.2千米,从博山购30千瓦连轴泵一台,水利总投资42万元,铺中心街沥青路面。
1984年至1990年是张家洼村民不懈奋斗、艰苦奋战的几年,是大获丰收的几年,因此该村1984年至1990年连续6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1990年书记张心常被评为泰安市“劳动模范”,其事迹载入《汶水金秋》。
1991年,购买了70马力链轨拖拉机一台,缓解了秋耕任务重的压力,河渠砌防渗渠120米,提高了水流量,缩短了轮灌期,加固了南河南岸280米,保住了河岸,疏通了河道500米,清除了水患,粮食生产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向国家贡献28.9万斤。农用基本建设完成生产路2700米,镇会战工程树穴1660个,加宽生产路3000米,街道规划通路233米,砌路边沟460米,80%的户安装了自来水。1992年全村人吃上了自来水,村中沥青路面铺设至村东头。克服了种种困难,贯通东西两大街,7月1日村办公室改造平房盖顶楼,该年实现麦前完成夏粮征购任务94.6%,创历史最高水平。1994年为了改造东河污染,完成丁东河砌石墙任务达千余米。
村民重视发展农业的同时更崇尚文明,重视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1985年建立了高标准幼儿园一处。1987年建立了本村联中教室9间等,1984年被莱芜市委、市政府首次评为“文明村”;1986年被泰安市委命名为先进文明村。1993年村中心小学教学楼开工,1994年8月正式启用,全部配套总投资120万元,当年被评为莱芜市级“先进文明村”。1995年每人集资50元,完成风城中学集资任务,村小学购置了12台微机,实现了微机教学。为小学建了花坛,硬化了路面。精神文明建设方面,1991年4月1日起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实行安葬改革,做到了丧事不用吹鼓手、不烧纸、不烧香、不摆供品、不烧“百日”,“五七”不用纸人、纸马。泰安市、莱芜市在此召开了移风易俗现场会。党建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镇党委在此召开党建工作现场会。村民委员会工作成绩突出,被泰安市评为先进村民委员会。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张家洼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