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 > 济南市 > 钢城区 > 辛庄街道 > 纸坊村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纸坊村

[移动版]
地名:纸坊村隶属:辛庄街道
区划代码:370117005221代码前6位:370117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鲁S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纸坊村位于莱城东15公里处,莱麻公路从这里通过。它北与大徐家庄相邻,东与坡庄村接壤,西与辛庄村紧密相连,南与培峪村、东辛庄村隔河相望。人口616口,土地面积600余亩。

据纸坊村村碑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赵姓由淄川迁此建村,贾姓早居,后李、纪、任、张、池、相继迁至原名“址坊”,后因有从事造纸业者,演变为“纸坊”。 现在纸坊村有七个姓氏,赵姓人口居多。各姓氏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古老的村庄、淳朴的村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纸坊村的优秀儿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赶走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援革命战争,先后有14名优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有两位烈士为国捐躯,为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新中国诞生后,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有两位热血男儿赴朝鲜参战。

纸坊村人勤劳朴实,崇尚知识重视教育。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赵姓家族中的赵庆祉考中秀才,轰动乡里,直到现在还被后人称为“秀才门第”。民国年间,纸坊村设有庙学。全国解放后,纸坊村教育发展更快。20世纪50年代初,辛庄镇的完全小学就设在纸坊村;60年代初莱芜县第十二中学在纸坊村的沃土上建立。到了70年代,这里成立了联办初中、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

20世纪60年代初,纸坊村自筹资金,建起了六间校舍,结束了该村借用民宅办教育的历史。70年代末,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帮助下,纸坊村在新村前排建起了土石结构校舍一座。80年代,纸坊村投资为学校搞“两改”,彻底结束了纸坊小学“黑屋子、土台子”的历史,并且办起了幼儿园,使学龄前儿童提前接受教育。

由于纸坊村重视教育,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纸坊村在60年代只有1名大学生7名中专生,自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随着该村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纸坊村人的求知欲望更为迫切。从1978年到2002年,纸坊村共考取大中专生加多人,有2人获得博士学位。

纸坊村人重视发展农业。建国初期,纸坊村人初享太平,生活虽然艰苦,但苦中有安。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依靠集体的力量发展农业生产,战胜困难。6年代初,由于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纸坊村人吃不饱肚子,生活很困难。但他们对生产和生活充满着希望,大张旗鼓地整修土地,改河造田,兴修了水利。1965年修引河渠1000多米,使百亩农田得到灌溉。

1988年,为扩大灌溉面积,村两委对原水渠的路线、深度和宽度进行重新规划和改建,将水渠向北改道,向西延伸,修成了深、宽各1米,长2000米的引水渠道,增加灌溉面积200多亩,使300多亩农田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好收成。

1987年,纸坊村大搞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村东打大口井l眼,在北岭顶修抗旱蓄水池1个,修生产路4条,长达3000多米。开发土地300亩,当年收到了较好的效益。2002年,村两委为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村民种姜、种菜及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经济收入。纸坊村投资打机井4眼,村后的小水库,也进行了加固治理,既能养殖,又能灌溉农田。

纸坊村在改造自然面貌、发展农业的同时,注意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村里架起了电线,接上了电,村民用上了电灯、电磨及其他电力机械。纸坊村成为电话村,全村90%以上的户都看上了彩电,许多村民盖上了高标准的新房子。纸坊村人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纸坊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已经走上富裕之路的纸坊村人,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机遇,增加项目,向经济强村迈进。桑园增加到80亩,果园60亩,种姜40亩,经商户5家,电焊加工2家,食品加工6家,饭店2家,车行1家,客运户2家,养殖户与日俱增。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纸坊村入,而今生活红红火火。他们深信,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凭着纸坊村人的智慧和才能,纸坊村的经济发展会越来越繁荣,纸坊村人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幸福。

纸坊村将会成为一个精神高度文明,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纸坊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


辛庄街道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