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山东省文明委推选南蛇沟村为2018年度山东省省级文明村镇。
南蛇沟村位于莱城东面12公里,向北4公里是辛庄镇驻地。南蛇沟与北蛇沟村相望,南与东涝坡村相接,东面和大官庄村接壤,西隔颜苗公路与于家官庄村相望。435 口人,土地510亩。
据1989年南蛇沟村碑记载,明朝末年邵姓迁此建村。村中有李、赵、张、王、段、侯六姓。几经变革的辛庄镇,或曰区,或曰公社,南蛇沟村均属辛庄镇管辖。
解放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南蛇沟村人为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战天斗地,治山治水,终于创造出了良好的耕种条件,如今在村庄四周均有水沟,村东南修有一座水库,人们引水灌田,把过去不长庄稼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在这些地里,人们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庄稼年年丰收。为了扩大财路,人们兼营副业,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做买卖,收入可观,日子过得挺殷实。每年有47000斤粮食贡献给国家。
旧社会南蛇沟村民由于地里的收入不足以糊口,人们就另谋出路,以求温饱。传说1835年,村民李固因生活所迫,流浪于曲阜,遇一编席老人,遂拜老人为师,学编席。半年学成手艺后回家,自己干起编席活路,并将手艺传授给村人。于是编席的手艺红红火火发展起来。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
新旧社会两重天。建国前,村里办不起学校,小孩上学,只好去外村求学。如今富裕了的村民更加重视教育,近年来,该村考取了人数可观的大中专学生。人们称南蛇沟村为“鹏泉脚下状元村”。
1995年《莱芜日报》,刊有李培柱撰写的《鹏泉脚下‘状元村’一文》。文中写道:在辛庄镇南部,有一个不大的村子,这里富庶美丽,地灵人杰。 20年来,已先后有22名学生考入大中专,平均20多口人就有1名大中专学生,成为辛庄镇升入大学人数最多的村,被誉为“鹏山脚下状元村”,这就是辛庄镇南蛇沟村。
李雪,原名李培富,男,1942年5月生,山东省莱芜市辛庄镇南蛇沟村人。0党员,大专文化。1969年参加工作,当了一名煤矿工人,后来当了煤炭企业政工干部,后又成为当时的新汶矿工报社编辑记者、新矿莱芜中心医院宣传科科长。这些优越的政治环境,丰厚的生活阅历,良好的文学修养,超人的执著毅力,使他沿着业余写作的道路一步步攀登前行。从年轻到年近七旬,他可谓是“一路高歌歌不休,诗潮澎湃唱风流”。1964年至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大众日报》和《儿童时代》、《山东文学》、《阳光》、《老年教育》等报刊发表诗歌1000余首,评论1500余篇,新闻作品2000余件,荣获全国、省、市级奖励360余次;出版诗集《海之魂》、《海之歌》,杂文集《心之语》。现在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作家协会理事、莱芜市作家协会理事。其个人小传和简介,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国时代文艺家名典》、《山东作家辞典》等大型辞书。“
南蛇沟村人,都把供子女上学成才看作是报效国家的大事。谁家能考上个大学生,大伙都会高看他一眼。供子女上学也就成为南蛇沟村人的神圣义务。村两委更是把尊师重教,发展教育当做村里的一项大事来抓。村里先后投资5万元,建成8间高标准“六配套”小学教室。修建了标准化操场,配齐了桌凳和教学仪器,优化了教学环境。同时对教学有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尊师重教还带动了村民整体政治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使村子更加富裕文明了。
南蛇沟村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村民涌跃参军,积极支前,出资出人,支援了革命战争。革命老人段明宪,从县级干部职位上离任后,宝刀不老,鞠躬尽瘁,又为村民干了十几年村支书。领导村民摘掉了贫穷的帽子。由于南蛇沟村人继承前辈遗志听党的话,跟党走,艰苦奋斗,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南蛇沟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
区划: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南蛇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