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场垣乡 | 隶属:民和县 |
区划代码:632122200 | 代码前6位:63212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香水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因东垣渠通水,有甘甜的饮用水,故得名香水。1984年设立香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团结村 | ~201 | 村庄 | 团结村有19个合作社,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785户人家,总人口3749人,其中:汉族181户,1015人,共有劳动力1752人,全村耕地面积3044亩…[详细] |
金星村 | ~202 | 村庄 | 金星村基本情况:一、金星村位于马场垣乡西北部,湟水河南岸,与甘肃省红古区海石湾隔河相望,是一个纯回族聚居的村。全村共有4997人,1089户同,21个…[详细] |
翠泉村 | ~203 | 城乡结合区 | 1958年前翠泉村因沟壑较多被称为乱壕村,村里有一眼清澈的泉水,故得名翠泉。1958年之前现翠泉村因沟壑较多被称为乱壕村,后因从由川口镇西门泉搬迁到乱…[详细] |
下川口村 | ~204 | 村庄 | 下川口位于湟水与隆治河(史称允吾河、龙支河)交汇处,因居隆治河口得名“川口“,为区别本县川口镇而被命名为“下川口村”。1949年解放前为下川口,195…[详细] |
马聚垣村 | ~205 | 村庄 | 马聚垣村位于青海省最东端的马场垣乡,湟水河南岸,与甘肃红古区隔河相望,事以个回、汉两民族居住的村,全村共有1276人,276户,5个自然合作社,现有耕…[详细] |
磨湾子村 | ~206 | 村庄 | 此地最早修建有水磨,故得名命名磨湾子村。1984年设立磨湾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清时期有个牧马场,地势平坦,故得名马场垣乡。
基本介绍:
马场垣乡,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省、县粮油、瓜果生产基地之一。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12公里。 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6%。面积109.6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
明清时期为牧马场,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下川口堡。解放初设自由乡,后改称马场垣乡,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马场垣公社,1984年复设马场垣乡。
-人文经济
马场垣乡是全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海拨1782米,年平均降水量为360毫米,平均气温为7.9℃,无霜期190天至20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农作物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为牧马场。
民和建县前,为碾伯县辖下川口保。
新中国成立初,设自由乡,后改称马场垣乡。
1958年,与川口镇合并成立红旗公社。
1961年,分设马场垣公社。
1984年,复设马场垣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