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资溪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资溪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12年初期属城区乡。

1929年为第一区。

1933年2月至12月苏维埃政权期间属一区(泸阳区)。

1937年裁区改乡,为鹤城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一区。

1952年为一区,设10个乡(镇)。

1956年撤区并乡,分为长兴、泸阳乡与泸阳镇。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长兴、泸阳乡与泸阳镇合并建立泸阳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划泸阳公社之一部成立沙苑公社。

1965年4月,沙苑公社并入泸阳公社,调整恢复泸阳镇。

1976年划分为泸阳公社与泸阳镇公社。

1984年8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泸阳镇恢复原名“鹤城镇”。

2001年由原鹤城镇、泸阳乡合并为鹤城镇。

明清时期,属贵溪县管辖。

1936年属饶桥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三区。

1936年撤区并乡,成立马头山乡。

1958年属饶桥公社,1962年从饶桥公社划出,1968年又并入饶桥公社。

1970年属马头山林场,1972年场社分家,恢复马头山公社。

1984年改为马头山乡。

2001年11月23日,经省民政厅、市民政局批准,马头山乡与饶桥镇合并,改为马头山镇。

明、清时期为一都之全部和二都、三都之一部分。

1912年初期属东北乡。

1929年为第四区。

1933年2月至12月苏维埃政权期间属二区(高埠区)。

1937年裁区改乡,为高埠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三区。

1952年改为五区。

1956年5月撤区并乡,分高埠、港口两个乡,1958年10月两乡合并为红旗人民公社。

1961年划分为高埠、港口、五里山三·个公社,1968年三社合并为高埠人民公社。

1984年机构改革,改公社为乡,为高埠乡。

1985年3月15日,撤销高埠乡,成立高埠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取“物阜民丰”之意,1985年6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高埠镇改为高阜镇,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为2都、3都、4都之一部。

1912年初期属西乡。

1929年为三区。

1933年2月至12月苏维埃政权期间属三区(嵩市区)。

1937年裁区改乡,因驻地于嵩市,故名嵩市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二区。

1952年为二区,1956年撤区并乡,分为嵩市、潮水2个乡。

1959年10月为嵩市人民公社。

1962年,分为嵩市、潮水、黄坊3个公社。

1965年,黄坊公社并入许坊公社。

1968年,嵩市、潮水2个公社合并为嵩市公社。

1984年体制改革,改公社为乡,为嵩市乡。

1985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嵩市镇,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为9都、11都全部和10都、12都、15都之一部分。

1912年初期属南乡。

1929年为二区。

1931年2月至12月苏维埃政权期间属四区“乌石区”。

1937年裁区改乡为乌石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一区。

1952年为四区。

1956年撤区并乡,分乌石、草坪2个乡。

1958年10月为乌石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分乌石、草坪2个公社。

1968年合并为东方红人民公社,1972年恢复乌石人民公社。

1984年体制改革,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为乌石乡。

1985年7月17日成立乌石镇。

明、清时期为5都、6都、7都。

1912年属西乡。

1929年为三区,1933年2月至12月,属金南特区,驻地圩上。

1935年,改为高田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二区(嵩市)。

1956年5月撤区并乡,成立高田乡。

1958年10月属嵩市人民公社。

1959年2月从嵩市公社分出,成立高田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高田乡。

2001年11月23日,欧溪乡(因最早为欧姓于西河旁居住,故名欧溪)与高田乡合并,乡政府驻原欧溪乡政府(许坊),出于原高田乡群众心理情绪的原因,沿用高田乡至今。

明、清时期属13都、15都。

1912年,属南乡。

1929年属二区。

1931年先后属金南特区、金南县,为苏维埃政权。

1937年裁区改乡,为石峡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一区,1952年划归四区。

1956年5月撤区并乡,为石峡乡。

1958年10月石峡、茶园山乡合并为石峡人民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石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