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57年,设龙保乡,辖境包括今龙保社区8个自然村和今官渡区矣纳、兔耳关、上对龙、中对龙村委会所属24村,属杨林区。 1958年10月,划出上述矣纳等24村归云南省小哨畜牧场(1968年划属官渡区),成立龙保管理区,隶属军马场管理。 1961年7月改设龙保生产大队,属杨林人民公社。 年底改属龙保社区(为全县15个公社之一)。 1963年2月,撤销杨林、龙保公社和大队,原龙保大队改设龙保龙保(小)公社,属杨林区。 1966年7月,撤销小公社,更名红卫生产大队,属新村公社。 1984年改为龙保乡,属杨林区。 1987年12月改为龙保办事处。 2000年改为龙保村委会。 2008年改为龙保社区居委会,属杨林镇。 |
1950年至1957年,先后属杨林镇(县辖)、杨林区杨林镇。 1958年4月,撤销杨林区,10月撤销杨林镇(县辖),成立杨林(东风)人民公社,原杨林镇辖区分设大街、北街、老城、跃进四个管理区。 1961年7月,划出跃进管理区除水官街以外的鲁官场、东山等5村及李官营村,原大街、北街、老城3个管理区分别改称生产大队。 水官街划属大街大队。 1963年2月,撤销大队,缩小公社规模,成立杨林区和杨林镇(县辖)。 1966年7月,撤销区、镇,将10个街村划为老城、杨林两个生产大队。 杨林大队下辖东玉街、菜园、小河底、北街、万寿街、刘家弯6个自然村,属杨林公社。 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原杨林、老城两个大队合并成立杨林镇,属杨林区。 1987年12月,成立杨林办事处。 2000年3月变更为杨林村民委员会。 2010年3月变更为杨林社区居委会,属杨林镇(县辖)。 |
1950-1957年,属杨林镇(县辖)、杨林区。 1958年4月,撤销杨林区,10月撤销杨林镇,成立杨林(东风)人民公社。 原杨林镇辖区分设大街、北街、老城、跃进四个管理区。 1961年7月,划出跃进管理区除水官街以外的鲁官场、东山等5个村及李官营村,原大街、北街、老城3个管理区分别改称生产大队,水官街划属大街大队。 1963年2月,撤销大队,缩小公社规模,成立杨林区和杨林镇。 1966年7月,撤销区、镇,将原杨林镇辖10个街村划为杨林、老城两个生产大队,同时将老城大队更名为新城大队。 1973年2月复名老城大队。 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原杨林、老城两个大队合并成立杨林镇,属杨林区。 1987年12月,成立老城办事处。 2000年3月变更为老城村民委员会,2010年3月变更为老城社区,属杨林镇。 |
1950年1月,成立马坊行政村。 1951年5月与八里营等村合设马营乡。 1956年2月,分设马坊和八里营两个高级社。 1958年1月,改为管理区,属杨桥区。 1961年1月,分为马坊大队和八里营大队,属杨桥公社。 1963年1月,马坊村和八里营合并成立马坊小公社。 1966年9月,撤销小公社,成立马坊生产大队,属杨林公社。 1984年3月,撤销大队改设马坊乡,属杨林区。 1990年3月,成立马坊办事处。 2000年3月,改为马坊村民委员会。 2010年3月更名为马坊居民委员会,属杨林镇。 |
1950年属杨林区良官乡(罗良、官渡)。 1951年6月建立官渡乡,辖大官渡、小官渡、西村,属杨林区。 1958年,成立大官渡、小官渡、西村三个管理区。 1961年1月7月改称生产大队,属龙保人民公社。 1963年1月,撤销三个生产大队建制,原大官渡、小官渡大队合并成立官渡(小)人民公社,西村生产大队划归八步(小)公社管理。 1966年5月,撤销小公社,成立新建大队,先后属新村公社、杨林公社。 1984年3月,改设官渡乡,属杨林区。 1987年10月,成立官渡办事处。 2000年3月,成立官渡村民委员会。 2010年11月,官渡村民委员会更名为官渡社区,属杨林镇。 |
1950年至1957年,先后隶属杨林区马营乡、龙保乡。 1958年10月,分设吴官营、八步两个管理区。 1961年7月改称生产大队,属杨林人民公社。 1963年2月改设吴官营公社、八步公社,属杨林区。 1966年7月,撤销吴官营、八步公社,合设新村大队。 1984年4月为新村乡,属杨林区。 1987年12月改设新村办事处。 2000年11月改设新村村民委员会。 2010年11月改为新村社区,属杨林镇。 |
1950-1960年,先后属杨桥区、猪街乡、太平龙乡和军马场官庄作业区、小铺子管理区。 1961年6月,撤销小铺子管理区,建立官庄大队,属龙保公社。 1963年1月,撤销大队建制,成立官庄(小)公社,属杨林区。 1966年7月,改设新庄大队。 1984年3月,撤销新庄大队,建立官庄乡。 1987年12月,改设官庄办事处,属杨林区。 2000年3月,撤销官庄办事处,成立杨林镇官庄村民委员会。 2010年3月,更名为杨林镇官庄社区,属杨林镇。 |
2002年3月,掌鸠河引水济昆工程建设需要,从禄劝县云龙乡移民2000余人在嵩明县杨林镇建村定居,遂取迁出、迁入地各一字命名“云林村”。 2002年4月成立云林村村民委员会。 2010年3月,更名为云林社区。 |
1951年9月,建立五丛(小)乡,隶属杨林区(三区)。 1957年5月,撤销(小)乡,并入大树营乡。 1958年1月中五丛改为核桃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成立核桃、草子坡、石海三个大队,隶属大树营公社。 1963年1月,撤销三个大队合并成立核桃(小)公社,隶属杨林区(四区)。 1973年2月恢复为核桃大队,隶属杨林公社。 1984年4月,撤销大队,成立核桃乡(小)。 1987年9月,成立核桃办事处,隶属杨林镇。 2000年3月,更名为核桃村民委员会。 |
1958年1月建立落水洞管理区,下辖落水洞、石子河、方车凹、龙潭坡、盐槽、丫巴龙、大泥塘八个自然村,隶属杨林区。 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成立落水洞大队,隶属大树营公社。 1963年1月撤销大队,缩小公社规模,成立落水洞公社,隶属杨林区(四区)。 1966年7月,撤公社,恢复设置落水洞大队。 1984年4月成立落水洞乡,隶属杨林区。 1987年12月成立落水洞办事处,隶属杨林镇。 2005年5月更为落水洞村委会。 |
1950年1月南冲、甸头、老余屯合设南冲行政村,属民权乡。 1050年7月,建立南营乡(老余屯、南冲),隶属杨林区。 1951年5月,老余屯划归大树营乡。 1954年12月撤销南冲乡,合并大树营乡。 1957年成立南冲高级社。 1958年1月,建立南冲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成立南冲、甸头、老余屯三个生产大队隶属大树营公社。 1963年1月撤销大队,缩小公社规模,建立老余屯、南冲、甸头3个小公社,隶属杨林区(四区)。 1966年1月,撤区,调整公社规模,老余屯公社降为老余屯生产大队,隶属杨林公社。 1984年3月,设老余屯乡,隶杨林区。 1987年成立老余屯办事处,隶杨林镇。 2000年11月,老余屯办事处更名为老余屯村民委员会。 |
1950年属杨林区民权乡。 1952年3月成立大树营乡,隶属杨林区(第三区)。 1958年撤销小乡建制,成立大树营管理区和西冲河管理区,隶属杨林(东风)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撤销管理区建制,成立大树营大队和西冲河大队。 1963年撤销大队缩小公社规模,隶两个大队合并设立大树营公社。 1966年5月改设大树营大队,隶属杨林公社。 1984年3月成立大树营乡,隶属杨林区。 1987年12月撤销乡成立大树营办事处,2000年11月撤销办事处建制,成立大树营村民委员会,隶属杨林镇。 |
1950年至1951年,属杨林区(三区)民权乡。 1952年2月,建立张官营乡,辖张官营、李官营、沈官营3个自然村。 1955年2月,撤销张官营乡,张官营、沈官营划归大树营乡,李官营划归杨林镇。 1958年1月,建立张官营、李官营、沈官营3个管理区,隶属杨林(东风)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撤销三个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隶属大树营公社。 1963年1月撤销3个大队,合并成立沈官营(小)公社,隶属杨林区(四区)。 1966年7月改设,建国大队,隶属杨林公社。 1984年3月,建立张官营乡,隶属杨林区1987年12月,更名为张官营办事处。 2000年11月,张官营办事处更名为张官营村民委员会,隶属杨林镇。 |
1950年12月成立东山乡,隶属杨林区(第三区)。 1953年撤销东山乡,并入杨林镇(区辖)。 1958年9月建立东山管理区(生产大队)。 属杨林(东风)人民公社。 1963年1月撤销大队,缩小公社规模,成立东山人民公社。 1966年5月撤销公社,成立跃进大队。 1984年3月撤销跃进大队,成立东山乡隶属杨林区。 1987年12月撤乡改设办事处。 2000年11月撤销办事处,成立东山村民委员会,隶属杨林镇。 |
1950年1月,成立罗良行政村,辖上罗良、下罗良,隶属于杨林区。 1951年3月,撤罗良乡并东山乡。 1954年3月并入海潮乡。 1958年10月,隶属杨林人民公社,成立罗良管理区,下辖上、下罗良、大东山、小东山、鲁官场、小屯。 1961年7月,成立罗良生产大队。 1963年3月,改为罗良人民公社。 1978年10月,恢复设立罗良大队,隶属杨林公社。 1984年3月,改为罗良乡,隶属杨林区。 1987年12月,改为罗良办事处,隶属杨林镇。 2000年10月改为罗良村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