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七年(1375)赵氏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济南段店,后分二支,一支迁往梁山西赵坝,一支移居寿张十五里元北吴家楼。吴家楼再分三支,一支迁寿张县城关寇那里,两支迁至迁往今址。此地有一道教神庙,称为三官庙,遂以此为村名。 |
明洪武十七年(1384),玄姓人来此定居,因有一石桥,便以玄姓命之玄桥。 |
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有一总兵姓李,官府为其建石坊一座,人称石门,后称石门李。 |
明洪武年间,李姓族人迁来此地,至五世李文彩勤俭治家,耕读育人,名声鹤起。李氏后人为纪念其懿德,以其名命村名为李文彩。 |
后柴与前柴原同为一个自然村。创建于南宋,由柴氏族人创立。柴氏人以“柴”姓命村名为“柴家店”,后因柴姓人口众多,居住不便又分开居住,形成两个自然村。在前(南)的称前柴,在后(北)的称后柴。居后,故名后柴。 |
明末清初腾氏族人创建,以姓氏命名为腾庄。后腾姓人因故迁出,但腾庄名称沿用至今未改。 |
贾姓族人自明代从山西洪洞迁往山东郓城县,越数世,又迁现住址。贾姓族人以姓“贾”命村名为“贾家庄”。因在邢仝村南,又改名为南贾。 |
明洪武年间,吕姓族人从山西洪洞迁来定居,因此地地处黄河故道,多土堌堆,耕地全在河对岸,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辛苦,便以姓氏“吕”和地形地貌命村名为“吕堌堆”。后分村南移,又以艰辛的生活状况和吕姓命村名“吕辛庄”。 |
明洪武年间,艾姓人最早来此创业立村,因此处凸出平面较高,俗称堌堆,故命村名为艾堌堆。 |
明洪武年间,吕姓始迁祖从山东沂水县迁来此处,因有一处凸出平面的大土堆,人称堌堆,故名为吕堌堆。 |
明初,周姓人最早在此立村,以姓氏命名为周家庄,简称周庄。此后周氏族人因故迁出。明万历十二年(1584),原居住于张秋镇白宿寺的杨氏族人在其八世祖杨学礼带领下迁居此地建村,仍沿用周家庄,简称周庄。 |
因地处黄河故道,原居民曾以打渔为生。后来刘氏族人自清代迁此建村,便以刘姓命村名为刘子渔,以此反映其生活生产特征。 |
岳姓人原本定居北台(今属阳谷县寿张镇),后迁寿张东红沙岭今址,以姓氏岳命名为岳家庄。1947年,附近鲁庄划入,取两村首字命村名为岳鲁。 |
明万历四十年(1611),丁姓人先祖任兵备道,族人奉旨迁现住址(原属山东寿张县),以姓命村名为“丁家庄”,简称“丁庄”。建国后,因南紧邻黄河北岸还有一个“丁庄”,为便于区别两个村,经政府批准,靠南的称“南丁庄”,居北的称“北丁庄”。 |
明建文年间,田氏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山东寿张枣林乡(今山东阳寺子田村),清康熙五十九年(1721)迁今址,以姓氏田命村名为田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