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濮阳市 > 台前县 > 打渔陈镇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打渔陈镇

[移动版]
地名:打渔陈镇隶属台前县
区划代码:410927103代码前6位:410927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J
长途区号:0393 邮政编码:457000
辖区面积:约59.0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5万人
人口密度:约76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三官庙村~202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七年(1375)赵氏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山东济南段店,后分二支,一支迁往梁山西赵坝,一支移居寿张十五里元北吴家楼。吴家楼再分三支,一支迁寿张县城…[详细]
玄桥村~203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十七年(1384),玄姓人来此定居,因有一石桥,便以玄姓命之玄桥。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1949年属…[详细]
石门李村~204镇乡结合区
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有一总兵姓李,官府为其建石坊一座,人称石门,后称石门李。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详细]
李文彩村~205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李姓族人迁来此地,至五世李文彩勤俭治家,耕读育人,名声鹤起。李氏后人为纪念其懿德,以其名命村名为李文彩。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详细]
后柴村~206镇乡结合区
后柴与前柴原同为一个自然村。创建于南宋,由柴氏族人创立。柴氏人以“柴”姓命村名为“柴家店”,后因柴姓人口众多,居住不便又分开居住,形成两个自然村。在前…[详细]
滕庄村~207村庄
明末清初腾氏族人创建,以姓氏命名为腾庄。后腾姓人因故迁出,但腾庄名称沿用至今未改。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1…[详细]
南贾村~208村庄
贾姓族人自明代从山西洪洞迁往山东郓城县,越数世,又迁现住址。贾姓族人以姓“贾”命村名为“贾家庄”。因在邢仝村南,又改名为南贾。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详细]
吕辛庄村~209村庄
明洪武年间,吕姓族人从山西洪洞迁来定居,因此地地处黄河故道,多土堌堆,耕地全在河对岸,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辛苦,便以姓氏“吕”和地形地貌命村名为“吕堌堆…[详细]
艾固堆村~210村庄
明洪武年间,艾姓人最早来此创业立村,因此处凸出平面较高,俗称堌堆,故命村名为艾堌堆。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详细]
吕固堆村~211村庄
明洪武年间,吕姓始迁祖从山东沂水县迁来此处,因有一处凸出平面的大土堆,人称堌堆,故名为吕堌堆。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详细]
周庄村~215村庄
明初,周姓人最早在此立村,以姓氏命名为周家庄,简称周庄。此后周氏族人因故迁出。明万历十二年(1584),原居住于张秋镇白宿寺的杨氏族人在其八世祖杨学礼…[详细]
刘子渔村~216村庄
因地处黄河故道,原居民曾以打渔为生。后来刘氏族人自清代迁此建村,便以刘姓命村名为刘子渔,以此反映其生活生产特征。原属山东省东阿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详细]
岳鲁村~218村庄
岳姓人原本定居北台(今属阳谷县寿张镇),后迁寿张东红沙岭今址,以姓氏岳命名为岳家庄。1947年,附近鲁庄划入,取两村首字命村名为岳鲁。原属山东省东阿县…[详细]
北丁庄村~219村庄
明万历四十年(1611),丁姓人先祖任兵备道,族人奉旨迁现住址(原属山东寿张县),以姓命村名为“丁家庄”,简称“丁庄”。建国后,因南紧邻黄河北岸还有一…[详细]
田庄村~220村庄
明建文年间,田氏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山东寿张枣林乡(今山东阳寺子田村),清康熙五十九年(1721)迁今址,以姓氏田命村名为田庄。原属山东省东阿县。19…[详细]
杨胡村~221村庄
明代杨氏先祖任职兵备道,奉旨迁来山东,定居于阳谷龙王庙,后因人多分灶择地生活迁今址。始迁祖有美须,人称杨胡子,后人为纪念先祖,以其绰号命村名为杨胡子,…[详细]
中张村~222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氏族人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山东。清康熙十四年(1676)又迁居现址。村初名为“施牢口”,后因嫌晦气改为“师圣村”。张姓族人势力渐强后,便…[详细]
田那里村~223村庄
明初,田氏族人首迁至金堤北田庄村(今属阳谷县十五里园),清宣统三年(1911)迁至今址,取名为后田楼。因与本地原有后田楼重名,1947年政府改村名为田…[详细]
后门赵村~224村庄
明洪武十七年(1384),赵氏族人从山西迁入山东寿张赵堂(今属阳谷县阎楼乡)。万历年间又移居今址,时赵氏族人较贫穷,村前是中张张姓大户的土地,不许通过…[详细]
党河口村~225村庄
明成化十九年(1484),党姓族人从十五里园党店迁今址,村西曾是黄河一渡口,故以党姓命名为党河口。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详细]
花庄村~226村庄
明洪武年间,花、王二氏同时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于此,因花、王为表亲兄弟,不分彼此,以花姓命村名为花庄。原属山东寿张县良公乡。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详细]
汪庙村~227村庄
明洪武年间,汪氏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今址定居,后盖一家庙祭祖,人称汪家庙,简称汪庙。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详细]
师庄村~228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师姓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米家村迁今址,以姓氏命村名为师家庄,简称师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详细]
何庄村~229村庄
明洪武年间,何氏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迁今址,以姓氏命村名为何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详细]
张那里村~230村庄
明初,张姓族人迁此建村,名为“张家庄”,后习惯称为“西张”,亦称“张那里”。1983年,因与后方、吴坝公社西张重名,定名“张那里”。原属山东省寿张县。…[详细]
朱那里村~231村庄
明洪武年间,朱氏族人迁此处建村,原名为朱家庄,后改为朱那里。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1949年属平原省寿张县…[详细]
梁庙村~232村庄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梁姓始迁祖从寿张东南梁家岭(现属山东省梁山县)迁今址,建有家祠梁家庙,以此为村名梁庙。原属山东寿张一区龙潭乡。1941年属…[详细]
东仝村~233村庄
明弘治十五年(1503),仝姓族人从江苏雎宁迁入现居住地,以姓氏命名为“仝老庄”。后因西有“仝家庄”(今孙口白拉仝),改称“东仝”。原属山东省寿张县。…[详细]
马铁炉村~234村庄
明洪武年间,马姓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寿张影唐村。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又迁至现居址,因马姓族人多擅长打铁之业,以姓氏及职业而命名。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详细]
前田楼村~235村庄
清代中期,田氏族人田光启闯关东多年未归,其母田氏思子心切,便盖小楼一座,每当思儿之时,便登高远望东北,俗称望子楼,后周边各村称之为田家楼,以此命名村名…[详细]
后田楼村~236村庄
清代中期,田氏族人田光启闯关东多年未归,其母田氏思子心切,便盖小楼一座,每当思儿之时,便登高远望东北,俗称望子楼,后周边各村称之为田家楼,以此命名村名…[详细]
汪田庄村~237村庄
清康熙十四年(1676),汪氏始迁祖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至原寿张十五里园西汪村(今属山东阳谷县),后在今址组成新村落,以汪姓命村名为汪庄。1983年,…[详细]
枣梨河村~238村庄
明代中期,京杭运河漕运繁忙,此处为重要码头,中原的枣、香梨在这里聚集后运往江南。后因商家众多,果品摆放不下,便将香梨西移二里,称此码头为枣梨河,后为村…[详细]
尹那里村~239村庄
明代中期,尹姓族人由山西移居山东肥邑尹家海子,为避战乱来今址定居,取名尹那里。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194…[详细]
枣包楼村~240村庄
明洪武年间,胡、刘两家由山西移民来此定居。至明中期,此处成为京杭大运河重要码头,尤其是中原一带的红枣、香梨在这里集聚,成为物流中心。一包一包的红枣相叠…[详细]
赵庄村~241村庄
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垦荒立业,创立数个村庄,计有荣姓的人火寨、孙姓的孙家玉皇庙、张姓玉皇庙、王姓的小王庄、白姓的白庄、赵姓的赵庄。后黄河河道北移,…[详细]
前柴村~242村庄
前柴村创建于南宋,是打渔陈千年古村落之一。由柴氏族人创立,是时柴姓人以姓氏命村名为“柴家店”,又因柴姓人口日渐增多,居住不便,便分开居住,形成两个自然…[详细]
沙楼村~243村庄
明洪武年间,沙、杜两姓始迁祖同时迁来此地,为命名村名发生争执,便以盖楼方式为筹码,谁先盖成就以谁姓为村名,结果沙姓先于杜姓建成,便以名沙楼。原属山东省…[详细]
南丁庄村~244村庄
明代大移民时期,丁姓最先定居于此,以姓氏命名为丁家庄。1949年后,因村北面还有一个丁家庄,为了区别,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居北者为北丁庄,本村居南改称南…[详细]
邢仝村~245村庄
明洪武二年(1369),邢氏族人从济南府历城县狼窝村迁今址,以姓命名为邢家庄。1957年前后,黄河北岸的仝庄、马庄、李庄与邢家庄的村落大部落入黄河河道…[详细]
梁集村~246镇乡结合区
清初,梁姓人由山东郓城迁今址,因地处交通要道,人员来往频繁,久之形成集市,梁姓人便以姓氏命名为梁集。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详细]
张庙村~247村庄
张姓族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3)自山西洪洞迁自山东阳谷城南张岱庄,后因料理庄园土地迁来此地。为弘扬先祖功德,便修家庙一座,以此命村名张家庙,简称张庙…[详细]
东殷庄村~248村庄
殷庄创建于明初,村有一水坑,人们称之为殷家坑。建国后,改村名为殷庄,因与今后方乡殷庄重名,1983年2月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东殷庄。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详细]
殷庙村~249村庄
明初,殷姓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盖一家庙祭祀祖,称殷家庙,后以此命名村庄,称殷庙。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1947年夏撤销张秋县,划…[详细]
田固堆村~250村庄
明建文年间,田姓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山东寿张枣林乡(今属阳谷十五里园乡),后迁今址。因此处有高出地平面的堌堆,遂取名田堌堆。原属山东省寿张县。1941…[详细]
王堂村~251村庄
清乾隆年间,陈姓居民以杂耍为业,取村名为陈大鼓。后来陈姓外迁,王姓迁入,并建祠堂,取名为王家祠堂,后人们便以祠堂称村名为王家堂,简称王堂。原属山东东阿…[详细]
接泊浪村~252村庄
清初,此村南临黄河故道,是南来北往的水运通道要津,人称沙河镇。后黄河泛滥,多次决口形成黄河北移趋势。为防止黄河北移修筑大坝,断绝水浪冲刷,并成为重要码…[详细]

地名由来:

明初建村,濒临黄河故道,地势低洼,而村落居沙岗之上,故名沙土岗。村前后均有河流,村民以打渔为业,俗称晾网岗、晾鱼岗、打渔港。后因陈姓常来此打渔,为人厚道,遂称今名。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打渔陈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打渔陈乡位于台前县.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和乡政协的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高举-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布署,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团结奋战,艰苦创业,经过一年的努力,全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强化农业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们立足实际,围绕农业生产大作文章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全年共修建桥涵、闸提水池46座,新打机井223眼,新开公路16条,目前我乡大面积耕地实现了井渠双配套。旱涝保收田达3.8万亩,今年夏粮单产、 总产均列全县第一。同时在今冬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整

+查看详细打渔陈镇概况>>

历史沿革:

明、清至民初分属山东省寿张县三区、山东省东阿县二区。

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

1947年属寿张县四区。

1949年属平原省。

1952年复属山东省。

1953年属寿张县四区。

1958年成立打渔陈公社,属寿张县。

1963年改打渔陈区。

1964年划入河南省范县。

1968年复称打渔陈公社。

1974年属范县台前办事处。

1978年设立台前县,属之。

1984年改称打渔陈乡。

2011年改置打渔陈镇。


以下地名与打渔陈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