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麻河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10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面积1152平方千米。辖茶藏、血麻2个牧委会。1962年由雪山公社分设昌麻河乡,1969年并入优云公社,1985年复设昌麻河乡。 |
大武是藏语音译,意为丢失马匹的地方。相传果洛三弟兄迁徙到大武滩时,丢失了骏马,遂在此驻足,因而得名。1985年8月,设立大武镇。 大武镇位于县境东部,州、县府驻地。人口1.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还有汉、回等民族。面积80平方千米。辖区暂未设居委会。1984年建镇。 |
拉加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7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604平方千米。辖赞根、思肉欠、台西、哈夏、也合恰、欧科、加思乎、拉德8个牧委会。原隶属海南州同德县河南公社,1960年划归玛沁县,1962年由河南公社分设拉加乡,1969年改设拉加公社,1984年复设拉加乡。
军功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66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022平方千米。辖麻什堂、赛什托、曲哇军功3个牧委会。原属海南州同德县河南公社,1960年划归玛沁县,1962年由河南公社析置军功乡,1969年改设军功公社,1984年复设军功乡。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拉加、军功2乡,合并设立拉加镇;.。 |
大武,系藏语音译,意思是“丢失骏马的地方”。相传很久以前,有三兄弟去打猎。老大不慎丢失了坐骑,叫老二去寻找。时值夕阳余晖迎面,老二误将远处的野驴看作猛虎,慌忙返回驻地报警,老三急忙携弓带箭前去打虎”,不料在慌乱之际,将箭束佩戴在左侧胯下。后来人们讥笑兄弟三人遇事鲁莽,一错再错,故起诨名称老大为大武”,老二为“翁布达”(将驴看成虎),老三为“洋玉(将箭束佩藏在左侧)。由此便形成了以后的“大武麦仓”翁布达”“洋玉”三个部落。1957年,设大武区。 1958年,设前进公社后更名为大武公社。 1962年,改设大武乡。 1969年,恢复大武公社。 1984年,改设大武乡。 2003年,归大武乡管辖。 大武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2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以上。面积1814平方千米。辖-、哈龙、日近3个牧委会。1957年设大武区,1958年设前进公社,后更名为大武公社,1962年改设大武乡,1969年恢复大武公社,1984年改设大武乡。 |
东倾沟系藏汉合成语,藏语称“东柯河”译意说:谷内有块石头像蜘蛛。1962年,改设东倾沟乡。 1969年,改设东倾公社。 1984年,复设东倾沟乡。 东倾沟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31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780平方千米。辖东柯河、当前2个牧委会。原属大武公社的一个大队,1962年改设东倾沟乡,1969年改设东倾沟公社,1984年复设东倾沟乡。 |
雪山是指阿尼玛卿雪山,因其地处阿尼玛卿雪山旁边,故名。雪山乡原属海南州兴海县。 1958年,归玛沁县,设雪山公社。 1962年,改设雪山乡。 1969年,改设雪山公社。 1984年,复设雪山乡。 雪山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84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351平方千米。辖阴柯河、阳柯河2个牧委会。原属海南州兴海县,1958年归玛沁县,设雪山公社,1962年改设雪山乡,1969年改设雪山公社,1984年复设雪山乡。 |
下大武乡是藏语“大武秀玛”的译写。1957年,设大武区。 1958年,改为前进公社,后改为大武公社。 1962年,划分为大武、东倾沟、下大武3个乡。 1969年9月,又改为下大武公社。 1984年,改为下大武乡。 下大武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50千米。人口0.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641平方千米。辖年扎、清水、尼青3个牧委会。1962年由大武公社分设下大武乡,1969年改设下大武公社,1984年复设下大武乡。 |
优云系藏语音译,译意为矿产资源丰富的滩。1961年,设优云公社。 1984年,改设优云乡。 优云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60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476平方千米。辖优曲、德尔当、阳桑3个牧委会。1961年设优云公社,1984年改设优云乡。 |
当洛系藏语音译,意为“宽阔的支沟和宽阔明亮的滩”。1961年,由当项公社分设当洛公社。 1984年,改设当洛乡。 2001年3月,当项乡并入。 当洛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50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076平方千米。辖格雅、加布青、岗龙3个牧委会。1961年由当项公社分设当洛公社,1984年改设当洛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