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滑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滑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早在金朝时期,黄河流经此处,道口为黄河左岸金堤上的一个渡口,因最早系一李姓人家在此摆渡为生,故称李家渡口,最后演变成今天的“道口”。 [详细]
  位于老县城,原滑县县衙所在,故名。 [详细]
  寓意“锦绣河山”的,“河”通“和”,故名锦和街道办事处。 [详细]
  白道口地处黄河故道,据《水经·浍水注》载:“河水旧于白马县南溢,通濮济黄渎”,“决白马之口,魏无黄济阳。”据《竹书纪年》记载:“梁惠成王十二年楚师河水,以水长垣之外也。金堤即建,故渠不断,尚谓之白马渎。”梁惠成王十二年,筑金堤抵御水患时,这里是一个渡口,又因几户姓白的人家在此以摆渡为生,故人们将渡口称为白家渡口,后演变成白道口。王道口、谢道口等均以黄河渡口命名。 [详细]
  宋仁宗(赵祯)十四年连降暴雨,黄河泛滥,河防危急万分,在这种情况下,镇河将军上官辉率民众日夜抗洪,不幸以身殉职。朝廷为追念其功德在此修建了一座上官祠堂,后人又将此地改名为上官镇。 [详细]
  明朝洪武年间,有人从山西洪洞迁至该村,有人在燕王扫北时落户于此,由于此处土地肥沃,人们相处顺和,都愿在此永留固居,故名“留固”。一说元代末年中原战乱,当地只剩下三户人家,为了表达永远在此处稳定居住的愿望,将该地命名为“留固”,取“永留固居”之意。 [详细]
  附近原有3个牲口贸易集市,后来合到为一个大集市,由于以牛、驴贸易为主,又因叫驴市不雅,故叫牛市集,后称牛市屯。 [详细]
  万古历史悠久。夏朝时,夏帝少康于少康元年(公元前1961年),封伏羲后裔彭祖孙元哲于豕韦(今万古镇妹村),建立豕韦国,又称韦国,后称韦城。《说文》:豕,彘也。也就是猪。这与韦国国民崇拜猪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曾在此置韦城县,金废。万古镇史称“都隆集”,后称“万户”,明初,取“万古长青”之意,得名“万古”。 [详细]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白发飘飘的老者,赶着一群鹅,后来,那个地方就叫赶鹅。后来让鹅在一个古潭里游泳觅食,时光飞逝,沧海桑田,那个地方出现了五个谭村。后来,据说他养的是天鹅,天鹅吃饱后飞上了天,飞的又高又平,那儿就是现在的高平镇。 [详细]
  最早政府驻地建在后王庄村而得名。 [详细]
  传,老店这个地方最初是黄河的一个渡口。又传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一牛姓人家迁来定居,便叫老牛渡,又因开店经营,居户逐渐增多,发展成村,故称老牛店,至今还有这样的叫法,后来人们又将该村叫“老店”。 [详细]
  《滑县志》载: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春,韦城(县东南妹村)人翟让起兵于东郡瓦岗寨时,曾在瓦岗寨东北四公里的地方设济贫处,赈济饥民,后发展为村镇,取名慈周寨,取慈善苍生,周济天下之意。 [详细]
  传,在洪武年间,焦龙、焦虎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后来焦龙迁居他乡,焦虎定居于此,故以人名取村名“焦虎”沿用至今。因镇政府驻此地得名焦虎镇。 [详细]
  元朝末年,本地居民被元人屠杀一空,明洪武年间,郭、张、戴、马(一说王、郭,戴、马)四姓从山西洪洞迁民于此,取“四家房”,后演为“四间房”。 [详细]
  春秋时卫灵公墓在此,因距卫王城八里而得名,后“茔”演变为“营”。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