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相台志》记录安阳县村名中有南铜冶、铜冶二村名。 元代改称“铜山镇”。 明万历九年《府志》记载:“铜冶共二里”。 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录有铜冶村。 民国年《续安阳县志》改称南铜冶至今。 民国初至日伪时期,均属安阳县八区。 1945年3月,此地解放,改属安阳县第二区。 1955年改属积善区。 1956年合并为伦掌区。 1958年,建立铜冶乡。 同年9月,建立铜冶乡人民公社。 1984年,改称铜冶乡。 2008年撤乡设镇,改称铜冶镇,至今。 |
清末白璧隶属于洹曲镇。 1936年为安阳县第三区。 1945年民国时期改区建乡,白璧区分为白璧乡、盖津乡、广润乡。 1949年改为邺县第七区。 1954年邺县安阳县合并,先为17区,后改为白璧区。 1958年改建白璧人民公社,属安阳县。 1983年建立白璧乡,属安阳县。 1987年3月撤乡建镇,改为白璧镇至今。 2011年11月,划归安阳新区管辖。 2013年12月安阳新区更名,属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2016年以来又属安阳县管辖。 |
1947年,吕村一带属漳南县三区。 1949年漳南县合并到邺县,属邺县五区。 1954年,安、邺两县合并,原邺县五区改为安阳县十五区。 1955年,改称吕村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建立吕村乡。 1958年,建立吕村乡人民公社。 1977年3月,经上级批准,吕村公社一分为二,原吕村公社东半部新建北郭公社。 1983年,吕村公社改称吕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成立吕村乡。 1997年,撤乡设镇,建立吕村镇,沿用至今。 |
1955年设伦掌区。 1958年改公社。 1983年改乡。 2009年改置镇。 |
春秋属荆楚之地,东汉阳嘉三年(134)始属汉寿县,解放前属太德乡。 1950年属第三区,设有三和、金和、金牛、龙潭、龙谷、大桥、植木、毓德、永固、东倉10个乡。 1952年属第十区。 1956年撤区设毓德铺、崔家桥、三和3个乡。 1958年9月3乡合并为崔家桥公社。 1961年10月分设三、崔、毓3个公社。 1984年崔家桥、三和改乡,毓德铺改镇。 1994年8月崔家桥乡改镇。 2015年12月,三合一并为崔家桥镇。 |
1947年,安阳市周边解放,这一带属当时所新建的漳南县第四区管辖。 1949年10月,漳南县合并到邺县。 这一带隶属于邺县五区。 1954年9月,安、邺两县合并,原邺县六区改为安阳县十六区。 1955年8月,改称辛村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7月,建立辛村乡。 1984年夏,成立辛村乡。 2010年5月,撤乡设镇,名称沿用至今。 |
1928年,安阳县东二区,“七七”事变后,属日伪第三区。 1948年,此地为解放区邺县第四区。 1949年归邺县一区,同年十月又改为三区。 1954年9月,安、邺两县合并,原邺县三区改为安阳县十三区。 1957年始建王宁乡。 1958年9月,建立王宁乡人民公社。 1962年,公社迁至东梁贡,遂改名韩陵公社。 1983年夏,成立韩陵乡。 2011年,撤乡设镇,建立韩陵镇,至今。 |
宋天圣七年(1029)改永定为永和。 明万历九年《彰德府续志》称永和县或永和集。 清康熙年、乾隆年、民国时《安阳县志》均称永和镇。 1947年,安阳市周边解放,永和一带属当时所新建的邺县第五区管辖。 1949年10月,漳南县与邺县合并。 这一带隶属于邺县六区。 1953年永和增设为邺县九区。 1954年9月,安、邺两县合并,永和新编为安阳县十二区。 1955年8月,改称永和区人民委员会,不久被撤销。 1957年建立永和乡。 1958年建立永和乡人民公社。 1984年7月,成立永和乡。 2013年12月,撤乡设镇,建立永和镇,至今。 |
民国《续县志卷十三·古迹志》记载:都里,在县西北七十里,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录有都里村名,名称沿称至今。 1945年3月,这一带解放,新建安阳县民主政府,这里属安阳县第二区。 1955年改属积善区,区署迁到西积善。 1956年合并为伦掌区。 1958年7月,建立都里乡,乡政府设在都里村。 1958年9月,建立都里乡人民公社,政社合一。 1983年夏,成立都里乡。 2008年,撤乡设镇,建立都里镇,至今。 |
曾属忠乡和汤阴的隆化乡。 1954年区划变动,又分别属邺县五区、六区、八区。 1958年,成立小寒乡,同年改建高庄人民公社,属安阳县。 1983年体制改革,成立高庄乡,属安阳县。 2003年5月,高庄乡整体划归安阳市文峰区。 2012年8月高庄乡整体划归安阳新区。 2013年9月高庄乡撤乡建镇,改为高庄镇,属文峰区。 2016年12月区划调整又划归安阳县管辖至今。 |
清末属安阳县珠泉乡。 民国初系安阳县西二区。 1940年,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设在磊口之北的泉门村,这一带属安阳县第六区。 1947年归安阳县一区。 1958年属许家沟公社,1977年析设磊口公社。 1983年置磊口乡。 |
1912年初,分别属于安阳县西二区和西三区。 1926年又分别属于安阳县第六区和第七区。 1945年属安阳县六区珠泉乡,同年解放,划归安阳第二区。 1957年撤区并乡,始建许家沟乡,乡政府驻许家沟。 1958年7月,建立许家沟乡人民公社,政社合一。 1983年夏,成立许家沟公社。 1984年,成立许家沟乡,沿用至今。 |
安丰一带地处安阳县西部偏北,清末属西北乡。 1927年属安阳县一区,也称北区。 1937年改称安阳县十区。 日伪时期为彰德县十区。 解放初,这一带归邺县二区、四区管辖。 1954年,安、邺两县合并后,改为邵家屯区。 1958年建立安丰乡,乡政府驻邵家屯。 是年,建立安丰人民公社。 1984年,恢复安丰乡,沿用至今。 |
明万历九年《彰德府续志》有“洪河共八里”的记载。 清康熙年及乾隆年《安阳县志》均有洪河屯的记载。 民国仍之,沿称至今。 这一带清末属安阳县洹北乡,民国初改称洹北区,1946年解放,改编为安阳县第四区。 1954年9月,安、邺两县合并,安阳县四区仍之,区公所仍在洪河屯。 1955年8月,改为洪河屯区。 1958年7月,建立洪河屯乡。 同年9月,建立先锋人民公社,驻洪河屯。 1961年先锋人民公社南部划归安阳市,北部改称洪河屯公社。 1984年夏,复称洪河屯乡,沿用至今。 |
1947年夏初,安阳市周边解放,这一带属当时所新建的邺县第五区管辖。 1949年10月,漳南县合并到邺县。 这一带隶属于邺县六区。 1954年9月,安、邺两县合并,原邺县六区改为安阳县十六区。 1955年8月,改称瓦店区人民委员会。 1957年7月,建立瓦店乡。 1958年9月,建立瓦店乡人民公社。 1983年夏,瓦店公社改称瓦店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成立瓦店乡,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