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庄镇 | 隶属:安阳县 |
区划代码:410522116 | 代码前6位:4105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E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辖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4.6万人 |
人口密度:228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高庄村 | ~200 | 镇中心区 | 相传明朝初年大移民,有高姓到此居住,建立村庄,取名为高家庄。民国《安阳县志》载,民国20年(1931),与李庄合并,取名高李庄。后又恢复高庄村名。19…[详细] |
雷市庄村 | ~201 | 村庄 | 此地原是集市,又因雷姓居多,故名。1949年后成立雷市庄村。1958年成立雷市庄生产大队,属高庄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雷市庄村民委员会,属雷市庄乡。…[详细] |
文兰市庄村 | ~202 | 城乡结合区 | 据曾出现一名杰出人士,名叫朱文兰,定居于这里的寺院旁,故称文兰寺庄。后来,因以纺猪毛绳闻名,远近商贾来此购销者颇多,渐成集市,曾一度称猪毛市庄,又因寺…[详细] |
桑园村 | ~203 | 城乡结合区 | 相明代初年,有袁氏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植桑养蚕为主要营生,村内有大片桑树林故而得名。1949年后成立桑园村。1958年成立桑园生产大队,属高庄…[详细] |
辛家庄村 | ~204 | 城乡结合区 | 很早以前有刘姓在此地给一大户人家看坟,日子过得很艰辛,故取村名为辛庄。又此地原为一片沼泽地,明初迁民,有人来此定居,辛勤劳作,故名辛庄。因有重名村庄,…[详细] |
韩河固村 | ~205 | 城乡结合区 | 史书《邺乘》载:宋代称霍固。清代改称河固,据此地原为黄河故道大部分地段常年潮湿、低洼,唯此处地势较高,人们来此居住,故称河固,后发展为数以姓氏命名的村…[详细] |
杨河固村 | ~206 | 村庄 | 清代改称河固,据此地原为黄河故道大部分地段常年潮湿、低洼,唯此处地势较高,人们来此居住,故称河固,后发展为数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居民杨姓居多,故名杨河固…[详细] |
胡官屯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据清嘉庆二十四年《安阳县志》载:“洪武二年,邓愈,汤和带兵彰德屯田。”相明初时期,姓胡的官员再次带兵屯田,故称胡官屯。1949年后成立胡官屯村。195…[详细] |
西崇固村 | ~208 | 村庄 | 相早年西头有座建筑宏大的崇怀寺,香火盛行,村名遂演变为崇固。此村位于崇怀寺西,故称西崇固。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记载:宋时称重固。1949年后成立…[详细] |
东崇固村 | ~209 | 村庄 | 相早年西头有座建筑宏大的崇怀寺,香火盛行,村名遂演变为崇固。此村位于崇怀寺东,故称东崇固。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记载:宋时称重固。1949年后成立…[详细] |
朱家营村 | ~210 | 村庄 | 以姓氏命名。相明初朱氏三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在此营生,故称朱家营。1949年后成立朱家营村。1958年成立朱家营生产大队,属高庄公社。1983年成立朱家…[详细] |
西小寒村 | ~211 | 村庄 | 据早年是个小村庄,住有几户姓韩的,故称小韩庄。后来,村民渐多,分东西两村,为东、西小韩。又查现存明初田氏祖茔碑文加载:田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村。因村…[详细] |
东小寒村 | ~212 | 村庄 |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记载:宋时称小韩。据早年是个小村庄,住有几户姓韩的,故称小韩庄。后来,村民渐多,分东西两村,为东、西小韩。又查现存明初田氏祖…[详细] |
开信村 | ~213 | 村庄 |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记载:宋时称开信。村名来历含义待考。1949年后成立开信村。1958年成立开信生产大队,属高庄公社。1983年成立开信村委会…[详细] |
蒋台村 | ~214 | 村庄 | 蒋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蒋台屯村 | ~215 | 村庄 |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记载:宋时称将台。相武王伐纣时曾在此筑台点将对纣征伐,故称将台。明初一蒋姓官员在此屯田,遂改名为蒋台屯。1949年后成立蒋台屯村…[详细] |
遵贵屯村 | ~216 | 村庄 | 据史籍《邺乘》载:宋代称雀城村。明朝初年,向这一带迁民垦荒,军队屯田,即依村东的遵贵村之名,命名遵贵屯。1949年后成立遵贵屯村。1958年成立遵贵屯…[详细] |
前遵贵村 | ~217 | 村庄 | 相后赵石遵屯兵河内,移檄至邺,率兵破邺,在此坐镇指挥。后石遵称帝,遂将石遵住处称遵贵府,后演变为遵贵。清朝后期,一分为二,分为前后两遵贵。居南,故称前…[详细] |
后遵贵村 | ~218 | 村庄 | 相后赵石遵屯兵河内,移檄至邺,率兵破邺,在此坐镇指挥。后石遵称帝,遂将石遵住处称遵贵府,后演变为遵贵。清朝后期,一分为二,分为前后两遵贵。居北,故称后…[详细] |
伯台村 | ~219 | 村庄 |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一记载:“图经曰,文王囚羑里,武王于此筑高台而望之时,赤雀来见。图经又有爵城伯台,皆曰武王事。”由此可推测,伯台乃武王筑台后聚成村…[详细] |
东正寺村 | ~220 | 村庄 |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记载:宋时称郑寺。相早年这里有座大寺院,郑姓人家在寺院附近定居,起名为郑寺。查当地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所建郑寺桥石碑记…[详细] |
西正寺村 | ~221 | 村庄 | 相早年这里有座大寺院,郑姓人家在寺院附近定居,起名为郑寺。查当地清乾隆五十六年所建郑寺桥石碑记:郑寺已演变为正寺。正寺有二,此村居西,故称西正寺。据《…[详细] |
汪流村 | ~222 | 村庄 |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记载:宋时称王刘。相早年王、刘二姓在此居住,称王刘。后因位于羑河与洪水河汇合处,此处地势较低,每逢雨季,两水在此囤积回旋,而…[详细] |
汪流屯村 | ~223 | 村庄 |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村名记载:宋时称王刘。相早年王、刘二姓在此居住,称王刘。后因位于羑河与洪水河汇合处,此处地势较低,每逢雨季,两水在此囤积回旋,而…[详细] |
东小庄村 | ~224 | 村庄 | 相早年有几户张姓人家在此定居,名为张小庄。1950年,因村西南另有一张小庄,故改名为东小庄。1949年后成立东小庄村。1958年成立东小庄生产大队,属…[详细] |
大官庄村 | ~225 | 村庄 | 相明赵简王在彰德城内建造王府,据民国二十年《续安阳县志》记载:“明成祖第三子高燧封赵王,洪熙元年,以彰德府改建王府。”相这里是王府的官地,有大小两个村…[详细] |
张河固村 | ~226 | 村庄 | 史书《邺乘》载:宋代称霍固。清代改称河固。据此地原为黄河故道大部分地段常年潮湿、低洼,唯此处地势较高,人们来此居住,故称河固。后发展为数以姓氏命名的村…[详细] |
地名由来:
传明代初年大移民,有高姓到此居住,建立村庄,取名为高家庄;俗称高庄。民国《安阳县志》载,1931年,该村与李庄合并,曾取名高李庄。后恢复高庄村名。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高庄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2年3月,高庄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2年2月,高庄镇被评选为安阳市2021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2021年1月,河南省爱卫会命名高庄镇为2020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基本介绍:
高庄乡位于安阳市区东南,西临市区,东临安阳县瓦店乡,南临汤阴县和宝莲寺镇,北与安阳县白壁镇接壤,地域面积64平方公里。京珠高速公路横穿南北,安濮南线纵横全境,交通便利。全乡辖27个行政村,12044户,145677口人,63972亩耕地。
改革开放以来,高庄乡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改革开放,领导全乡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事业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突飞猛进。200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完成1.64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50吨,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肉类产量172
历史沿革:
曾属忠乡和汤阴的隆化乡。
1954年区划变动,又分别属邺县五区、六区、八区。
1958年,成立小寒乡,同年改建高庄人民公社,属安阳县。
1983年体制改革,成立高庄乡,属安阳县。
2003年5月,高庄乡整体划归安阳市文峰区。
2012年8月高庄乡整体划归安阳新区。
2013年9月高庄乡撤乡建镇,改为高庄镇,属文峰区。
2016年12月区划调整又划归安阳县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