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坍镇 | 隶属:射阳县 |
区划代码:320924110 | 代码前6位:320924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苏J |
长途区号:0515 | 邮政编码:224000 |
辖区面积:约98.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4万人 |
人口密度:54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9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卢公祠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境内有卢公祠遗址,故取此名。建政初期,属王庄村、沙中村。1947年,沙中村改为四烈村。1957年9月,四烈村、王庄村分别改建四烈高级社、民乐高级社。…[详细] |
小闸口社区 | ~002 | 镇乡结合区 | 抗日英烈马玉仁在此开垦并建一小木闸,故取此名。1942年,分属开北乡和合村、开北村。1969年,和合更名新东。1981年,复名和合大队。1983年,为…[详细] |
新坍子社区 | ~003 | 镇乡结合区 | 原为新“潬”,是高的意思。因当时居委会取名均用3个字,故在新坍后面加上习惯用语“子”(名词后缀),为今名。1943年,为纪念唐樵烈士,名唐樵村。194…[详细] |
靠鱼湾社区 | ~004 | 镇乡结合区 | 靠鱼湾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安家洼社区 | ~005 | 镇乡结合区 | 以境内自然村得名。1942年,以境内自然村长洼取名长洼村,属新东乡。恢复区乡制时,为长安乡的长洼村、腰路村,均属新坍区。1957年,为新洼高级社。19…[详细] |
新安村 | ~200 | 村庄 | 老地名“新改”。因地势低、经常受淹,建制时改为安洼村。后改为新安村。1942年,为新东乡安洼村。1946年,为长安乡安洼村。1956年,为开通乡第二高…[详细] |
四烈村 | ~201 | 村庄 | 为纪念黄秀芳、王文俊、王玉干、陈正亚四名烈士得名。建政初期,为兴隆村、沙中村。1947年,为四烈村。1957年,为兴隆村,属繁荣高级社。1961年3月…[详细] |
新生村 | ~202 | 村庄 | 为历史初成立建制,取新成立组建之含义,取名新生。1946年,分属新合乡三元村、新乡村、马东村。1957年,为新生高级社,兴隆村改名为繁荣高级社(含原新…[详细] |
新集村 | ~203 | 村庄 | 由新加、北集两村名各取一字得名。1956年,为北集村、杨庄村。1957年,为新南高级社、新加高级社。1959年,为新南大队、新加大队。1981年,新南…[详细] |
新潮村 | ~204 | 村庄 | 以潮通港的“潮”字而取,意为“新潮流”。1942年,分属新潮乡南洼村、新厦乡厦中村。1945年5月,废乡设村,西南部为厦北村,东北部为南洼村。1957…[详细] |
金塘村 | ~205 | 村庄 | 因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初取名渔塘,后改新塘。后取金、新音相近,故取名金塘。原属老坍灶,并属盐城县十四区,射阳县四区开辟后,建立老坍乡。贺仁大队长牺牲后…[详细] |
新合村 | ~206 | 村庄 | 因人际关系复杂,取名新合,意味着团结合作。1946年,恢复乡村制取名新合乡。1956年,乡下成立高级社,为新生一社、和气高级社。公社化时改为和气中队,…[详细] |
横港村 | ~207 | 村庄 | 以自然河横港子取名。道光年代一片盐碱地,东海涨潮而来由东向西十多里,海水涨落冲条横口子,越冲越深,成条小港;咸丰六年,当地靠烧盐为生,建湖、宝应等地盐…[详细] |
贺仁村 | ~208 | 村庄 | 为纪念贺仁烈士,将其牺牲地命名“贺仁”。"1942年,境内属老坍乡。1944年,为贺仁乡。1956年,为贺仁乡第三高级社。1959年,为贺仁大队。19…[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朝初年,苏州城发生“洪武改善”期间,有秦、尤等户来此选择坍地(高地)居住,先居地称老坍,后居地称新坍子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新坍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新坍镇上榜。
2017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新坍镇为2017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基本介绍:
新坍镇位于苏北盐阜平原中部,南濒盐城机场20公里,西枕204国道和新长铁路,省道冈合、市道四长公路穿境而过,素有射阳“西大门”之美称。全镇总面积98.75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下辖9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有华侨、港台同胞140多人,政府机关驻新坍集镇。1998年村村实现小康目标。
新坍人杰地灵。境内有康有为曾题词纪念卢崇雅兴办教育的卢公祠;有名震华夏的江北讨袁总司令刘天恨衣胞之地;有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玉仁的牺牲纪念地;有带领群众在盐碱滩上创造亩产旱谷一吨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的巴一恺;有国家投资兴建的省级万亩节水农业灌溉示范区;有神秘而又美丽的靠渔湾大塘。
历史沿革:
办灶煎盐时为新坍灶,解放初期建新坍区。
1959年4月人民公社划分时,始有新坍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新坍乡,2000年3月11日正式更名为新坍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