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红塔镇 | 隶属:房县 |
区划代码:420325109 | 代码前6位:420325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鄂C |
长途区号:0719 | 邮政编码:442000 |
辖区面积:约222.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1万人 |
人口密度:18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七河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原七里河村简称七河村,距县城的路程七华里,位于七里沟壑之水与盘峪河交汇地段,故名。1952年属八区所辖,为土河乡;1956年属长胜区塘溪乡所辖;195…[详细] |
高碑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相传清末时期,有3名学生为了纪念去世的恩师,在这里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名叫“民望碑”,又曰“十里碑”,距县城10华里,碑文记载先生的思德和桃李满天下的…[详细] |
双溪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双溪村,以两个自然村名称的字首命名。因南有两座小庙,称为双庙,北连七河山溪之水故得名“双七村”。组建村民委员会时命名“双溪”。1952年至1956年属…[详细] |
沙坪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沙坪村,地处梨花沟出口处。此沟山高谷狭,经洪流长期冲淤在此地形成一片沙滩坪地。以沙滩坪地为方位特征命名附近形成的自然村落,命名为沙坪村。晚清时期,在此…[详细] |
塘溪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塘溪村境内山谷间溪水流长,人们截溪间流水建塘溪堰灌溉田地,大小堰塘布满山间谷溪,将此地山溪称作塘溪沟,沿沟形成的居民点,称塘溪沟村,简称“塘溪村”.古…[详细] |
油坪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因此地早年开设榨油的手工作坊,以作坊为地理方位,以山洪冲淤的小坪为地理特征,命名为油坪村。1956年为军店区所辖;1958年为军店公社所辖的油坪农业生…[详细] |
六谷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原名六谷沟村,简称六谷村。所处沟谷内开垦的土地类别较多,内有水田、旱地、坡地、二荒地,可产稻、麦、黍、梁、稷、菽等,六种农作物,故名。1957年以前隶…[详细] |
古桥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古桥村,以前人修建的一座石拱桥为方位命名的自然村落名称。此村处于县城北的交通要道,晚清时期,绅士捐款,在饮水灌渠的渠道上修建石拱桥,上世纪七十年代废弃…[详细] |
五龙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俗称五龙口,简称五龙村。前人截流沙河河水灌溉,此地留一水口,称为龙口,龙口下按畈的落差高度,修有五条水渠引水灌溉农田,水渠绕山蜿蜒曲折,像五条龙,让农…[详细] |
谢湾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谢湾村,以谢姓家族为主要姓氏的自然村落,原称谢家湾村,简称谢湾村。解放初期为两河区所辖,后为一区所辖;1952年隶属城关镇所辖;1953年划入八区所辖…[详细] |
邓营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邓营村,简称邓家营。清初,天下太平,已无战事,朝廷下令驻扎地方的军队就地屯田自给,军营变成农庄,名称以军营首领的姓氏命名。当时驻扎此地的首领姓邓,故称…[详细] |
况营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清朝初年,天下太平,已无战事。朝廷下令驻扎在各地的军队就地屯田自给,军营变成农庄,名称以军营首领的姓氏命名。当时驻扎此地的首领姓况,故称况营,后称况家…[详细] |
朱湾村 | ~212 | 村庄 | 1950年为两河区管辖;1952年为一区所辖;1956年为长胜区、高枧乡所辖;1958年隶属长胜区高枧公社朱湾大队;1984年设区建乡,隶属于红塔乡高…[详细] |
磨石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因沟内有一种石头,名曰“绿豆石”,能打制石磨。远近农户多在此沟采集石头,打制石磨,用于加工粮食。故名磨石沟,沟内形成的自然村落称为磨石沟村。清光绪七…[详细] |
桂坪村 | ~214 | 村庄 | 桂花坪村,原称桂花坪。民国年间,此地河谷边的坪地长着两颗硕大的桂花树,每逢秋季,桂花盛开,香飘四溢,过往行人以此为方位,称桂花坪。形成的自然村落称桂花…[详细] |
营盘村 | ~215 | 村庄 | 清末,西北太平军途径房县曾在此地扎营屯兵,以兵营所在方位形成的自然村落,得名“营盘”。1950至1952年年为城关区管辖;1956年为长胜区、高枧乡管…[详细] |
付畈村 | ~216 | 村庄 | 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425年)傅姓始迁祖迁徒至此地;民国二十一年为一区所辖,为傅家畈保;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一区高枧乡所辖,为傅家畈联保;民国…[详细] |
五将村 | ~217 | 村庄 | 五将村是五将山村的简称,因此地村东南角有五座山峰巍峨并立,像五位领命待发的将军,故将山下的自然村落命名为五将山村。清末时有一位秀才,将这里的五个山包形…[详细] |
大里村 | ~218 | 村庄 | 大里村,是大里沟村的简称,俗称大里沟,原名大闾沟。1951年7月,调政区划,改村为乡,乡下设闾,因此沟居住人户多超出了一般闾的建制人口,故名大闾沟。民…[详细] |
李湾村 | ~219 | 村庄 | 李家湾,简称李湾。原马栏河畔有李家院,以此为地理方位标志,称李家湾村为李湾村。晚清光绪七年(1881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属宣阳湾团马栏联保管辖…[详细] |
党湾村 | ~220 | 村庄 | 党湾村,党家湾村简称。马栏河流至此地,河流盘旋而东形成环水的陆地。清末,党氏家族渡河在陆地开荒种地,形成自然村落,以姓氏和地形地貌为标志,得名党家湾。…[详细] |
马栏村 | ~221 | 村庄 | 因处于马栏河与乌鱼河交汇地段,古时此地地势开阔,临马栏河畔,是养马、驯马进行马匹交易的场所,建有很多圈养马匹的马棚马栏圈,以此为特征称这里的自然村落为…[详细] |
南潭村 | ~222 | 村庄 | 原名南坛村,2005年改称“南潭村”。据称南宋时期,北方京都流民迁徙此地谋生,在此用土筑高台,祭祀天子神灵,祈祷年丰岁安,因此祭坛位于房县南部山区,取…[详细] |
潮汪村 | ~223 | 村庄 | 合并后的村名潮汪村,原属潮水沟、汪家坪两个自然村落。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时,将两个自然村的初级社合并为高级社,取两社名称字首“潮”、“汪”称为…[详细] |
兴胜村 | ~224 | 村庄 | 此自然村落多户居民点合并命名,寓意”百业俱兴,步步为胜”之意,寄托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解放前分三地管辖,原7组归木瓜管辖,原1、2、3…[详细] |
黑沟村 | ~225 | 村庄 | 黑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旱粮粮种村 | ~226 | 村庄 | 旱粮粮种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原所辖区域建有红军烈士纪念塔,取其简称“红塔”命名所在地行政区规划的名称。红军烈士塔位于城南凤凰北麓,现属城关镇白露社区。
基本介绍:
房县辖乡。1949年为八区,1958年为长胜区,1975年改置红塔公社,1987年改置乡。位于县城西郊,距县城3公里。面积222.5平方公里,人口4.1万。209、316国道纵横交错。辖高碑、七里河、双七、沙坪、六谷、油坪、塘溪、三河、佛洞、谢家湾、五龙口、况家营、邓家营、磨石、桂花坪、朱家湾、古桥、郑家湾、雷家湾、付家畈、营盘、五将山、大里沟、黑沟、杏子沟、双沟、南谭、潮汪、二岭坡、高坡、马栏、党家湾、李家湾、新胜34个村委会。农业以稻谷、小麦、玉米、油菜、花生、芝麻种植为主,以茶叶、苹果、桃子、板栗、桐油、核桃为主的经济作物产量居全县之首,部分地区盛产木耳、香菇、食用菌等。境内有水库1座。
文化旅游:
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况营村)。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红塔镇况营村,1931年6月至12月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设于此。旧址原为大地主彭建彩和彭建基的老
历史沿革:
1949年1月本县解放,为城关区管辖;1950年至1951年改为一区所辖;1952年8月,全县划为一个镇,14个区。
称为第八区,辖七河、白土、三海、炳公、南坛、鱼鳃、马栏、晓阳、联观、兴胜等10个乡;1956年3月,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将期,贺龙、邓中夏、柳直苟率红三军开辟房县苏区,以及为保卫苏区而牺牲的红军战士,在凤凰山下建起红军烈士纪念塔,将原八区所辖区域命名为红塔乡,归长胜区所辖;1956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