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罗浮镇 | 隶属:兴宁市 |
区划代码:441481115 | 代码前6位:44148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粤M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辖区面积:约27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1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罗浮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相传700年前,此地仅有肖姓。宋朝文天祥宰相遇难南逃,首将张元模率兵随行,后因缺粮兵马溃散,张元模只身来到罗浮避难,后与肖姓女儿成婚,人丁逐渐兴旺。…[详细] |
浮中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以罗浮镇的“浮”字以及村地处罗浮镇的中心地区,故名浮中。1949年称浮中村农会,1950-1957年称浮中大队,1963年-1986年称浮中乡,198…[详细] |
浮北村 | ~201 | 村庄 | 以罗浮镇的“浮”字以及地处罗浮镇的北部,故名浮北。最早居住的居民为“克”姓居住,该村原称克岗排,又名铁岗排,1949年称浮北农会,1951年—1957…[详细] |
高坑村 | ~202 | 村庄 | 因村址驻地在山地区的一条很长的山沟坪地,山高水长,故名。1960年称高声大队,1975年称高坑大队,1984年—1987年称高坑乡,1987年称高坑管…[详细] |
浮西村 | ~203 | 村庄 | 以罗浮镇的“浮”字以及地处罗浮镇的西部,故名浮西。原名周方村,后称周邦,1958年—1983年称浮西大队,1984年称浮西乡,1990年称浮西管理办事…[详细] |
浮美村 | ~204 | 村庄 | 该地属东江上游的小山村,因在罗浮的尾部,方言“尾”与“美”谐音,故名。1949年称浮美村农会,1950-1957年称浮美大队,1963年-1986年称…[详细] |
塘社村 | ~205 | 村庄 | 因夏姓在此定居,旧时此地地势低洼,群山环抱,似一口圆形的塘,得名“塘夏”,因方言“夏”与“社”谐音,故名。相传三百多年前建基,原名棠社村,别名塘夏村,…[详细] |
浮塘村 | ~206 | 村庄 | 浮塘原名大岸塘村,聚落地处东江河岸畔,但村落地势较高,旧时长年受旱无水源,后在田地中挖了很多口池塘引水,因此得名大岸塘村。后取罗浮镇的“浮”字,改名为…[详细] |
勤光村 | ~207 | 村庄 | 因希望村民勤劳能干的精神能够发扬光大,故名。1949年初称塘社村农会,1958年称塘社大队,1976年划分勤光大队,1984年与浮塘合并定名浮光乡,1…[详细] |
浮南村 | ~208 | 村庄 | 以罗浮镇的“浮”字以及地处罗浮镇的南部,故名浮南。1949年称浮南村农会,1950-1957年称浮南大队,1963年-1986年称浮南乡,1986年后…[详细] |
练优村 | ~209 | 村庄 | 相传五百多年前此地住有练、优两姓人,以姓氏命村名,故名。1949-1957年称练优乡,1958年~1983年称练优大队,1983-1986年称练优乡政…[详细] |
浮东村 | ~210 | 村庄 | 浮东村位于罗浮镇东部。浮东村辖2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15户,人口1623人;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5亩。
浮东村获得广东省201…[详细] |
澄联村 | ~211 | 村庄 | 澄塘村、乌石背、白沙宫等地成立大队,后以“澄塘村”的澄字以及联合之意合称为“澄联”,故名。1949年兴宁县第五区(浮岗区),1957年罗浮乡塘社小乡,…[详细] |
中坑村 | ~212 | 村庄 | 因村四周有几条山坑,村址位于几条山坑的中心地,故名。1949年称中坑农会,1951年—1957年称中坑乡,1958年—1983年称中坑大队,1983年…[详细] |
徐田村 | ~213 | 村庄 | 相传清朝时期有徐姓人家在此居住耕田,故名。1949年初称徐田村农会,1951年—1957年徐田高级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称徐田大队,1966年—19…[详细] |
东星村 | ~214 | 村庄 | 因村处于东部太阳升起的地方以及革命的符号“红星”,故名。民国年间原称“辞田上下洋”,撤区设镇由原来的徐东大队划出成立“东星生产大队”,1983年后成立…[详细] |
上下畲村 | ~215 | 村庄 | 因村境内畲地较多,占于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故名。上下畲村由上畲、下畲、碗瑶下、芳村、上石门、下石门等居民点组成,1949年称上下畲村农会,1951…[详细] |
新南村 | ~216 | 村庄 | 因原有石锅陂肚里和南山下两个较大的村庄得名“石南村”,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新南村”,故名。民国年间称横石卒。新中国成立后称石南村,成立新南农业社,19…[详细] |
中和村 | ~217 | 村庄 | 因该村按各片地段名称,当时没有统一村名,新中国成立初期期,由赖开源先生以和平之意取名。1949年称中和村农会,1950-1957年称中和大队,1963…[详细] |
瑶兴村 | ~218 | 村庄 | 因村民在村内耕田种农作物,希望兴盛让每家每户过上美好生活,故名。1958年至1983年为瑶兴大队,1984年2月撤销瑶兴大队,设大信乡政府,1986年…[详细] |
蕉坑村 | ~219 | 村庄 | 因此地周围的山坑边种植有许多香蕉树,故名。1949年称蕉坑村农会,1950-1957年称蕉坑大队,1963年-1986年称蕉坑乡,1986年后称蕉坑管…[详细] |
象湖村 | ~220 | 村庄 | 因村周围山高,群众居住房屋较低,周围像一小湖泊,故名。1952年罗浮区蕉糊乡,1978年大队公社象湖大队,1984年罗浮镇象湖村,1999年改称象湖村…[详细] |
岩前村 | ~221 | 村庄 | 村内附近有一座暗石岩,故名。1949年称岩前村农会,1950-1957年称岩前大队,1963年-1986年称岩前乡,1986年后称岩前管理区,1999…[详细] |
罗栋村 | ~222 | 村庄 | 因所建房屋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以罗浮镇“罗”字以及形容较高的“栋”字,故名。1949年初称罗栋村农会,1951年—1957年罗栋乡(小乡),1958年并…[详细] |
小佑村 | ~223 | 村庄 | 此地由小寨与上佑两大居民点合并而成,各取一字而得名“小佑”。1949-1957年称小佑乡,1958年—1983年罗浮公社称小佑大队,1983-1986…[详细] |
岭南村 | ~224 | 村庄 | 该村地处罗浮镇的南面与龙川大岭交界,因村内有小岭,故名。1949年称岭南村农会,1950-1957年称岭南大队,1963年-1986年称岭南乡,198…[详细] |
地名由来:
乡人谓张肖(谐音装硝)要箩,加上此地山形似浮着的箩,故称“箩浮”,读音“罗浮”。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罗浮镇人口数量为2.91万人,位列兴宁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
2021年1月,罗浮镇被授予2020年度广东省卫生城镇荣誉称号。
2014年7月,罗浮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地理人口:罗浮镇地处兴宁市北部,距市区58公里,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与广东省龙川县隔东江为邻,南与兴宁罗岗镇接壤,是闻名的革命老区。总面积273平方公里,约占兴宁市的七分之一。下辖25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5.2万人。镇机关干部职工166人,共有党支部47个,党员1360人。山地资源:全镇有山地36万亩,耕地2.4万亩,林木资源丰富,已建有松树、杉树、毛竹、油茶、阔叶林五个五万亩林木基地,活立木蓄积量35万立方。盛产高级植物油——高山茶油,年产30万斤,产值600多万元。水力、莹石、稀土资源丰富。境内阳天嶂海拔1017米,为兴宁第一高峰;渡田河旅游区正在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中。骨干企业:丰富的
历史沿革:
唐宋时期,罗浮镇称为鲤腹湾,大信是鲤腹湾之一部分,大半是瑶山,为瑶人所居之地,后来汉族繁盛,瑶族渐绝。
元朝时,改鲤腹湾为大腹湾。
明洪武时,大信山(阳天嶂)为江广交界地点,大腹湾分为三堡:即泰宁堡、和兴堡、野猪坪堡。
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立十三都司,十三都司巡简(又名巡检)是掌管兴宁境内的重要关隘,主要维护地方治安,文武官员齐备,故罗浮也称司城。
明万历三年(1575年),将罗浮野猪坪堡划来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