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维新镇 | 隶属:铜梁区 |
区划代码:500151115 | 代码前6位:500151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渝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2560 |
辖区面积:约48.2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5万人 |
人口密度:约4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龙翔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铜梁龙闻名遐迩,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誉于当今。铜梁龙即以它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而闻名川东南,近百年来,铜梁的民间艺术家们又不断融会八方技…[详细] |
新滩村 | ~201 | 村庄 | 以境内有一新石滩而得名。新滩村1950年前属维新乡第三保。1950年命名为石梯村,1958年为石梯管理区,1961年为石梯大队,1966年为跃进大队,…[详细] |
槐树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所在地有几棵上百年大槐树而得名,及工作职能而命名。槐树村1950年前属维新乡第三保。1951年命名为槐树村,1958年槐树管理区,1961年为槐树…[详细] |
营基村 | ~203 | 村庄 | 因村境内有营基堡而得名。营基村1950年前属维新乡第七堡。1951年命名为营基村,1958年为营基管理区,1961年为营基大队,1961年改为向阳大队…[详细] |
沿河村 | ~204 | 村庄 | 因甘家河坝水库建成后,库水贯穿全村,灌溉农田,就像沿着河一样而得名。社田村1950年前属维新乡第六堡。1951年命名社田村,1958年为社田管理区,1…[详细] |
新堰村 | ~205 | 村庄 | 以境内两河汇流处修有新提堰而得名。哨楼村1950年前属杨柳乡第十一保,1951年改名为哨楼村。1981年复名哨楼大队,1983年改名哨楼村。新堰村19…[详细] |
双石村 | ~206 | 村庄 | 以境内有刘家石坝和杨家石坝,得名双石坝而得名。云华村1950年前属维新乡第十二保,1951年命名为云华村,1983年改名云华村。双石村1950年前属维…[详细] |
杨柳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以境内有杨柳沟得名而名。杨柳村1950年前属维新乡第十四保,1951年命名杨柳村,1958年为杨柳管理区,1961年为杨柳大队,1966年为红旗大队(…[详细] |
地名由来:
维新镇因境内的古维新场而得名。
基本介绍:
维新镇地处铜梁西北,距县城43公里,辖14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05万人,与潼南县永胜镇、龙项乡,铜梁县的高楼、少云、中和等乡镇接壤,属典型农业乡镇。
近年来,维新镇立足镇情,努力培植“一园两点”(良种山羊示范园、水禽养殖示范点、蚕桑养殖示范点),推进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到2005年底,全镇山羊饲养量达6万只,镇山羊交易市场初步形成,赶集日交易量300只以上;水禽养殖总量达53万只,1000只以上大户达72户,500只以上大户达350户;蚕桑成片桑园达6200亩,年蚕桑发种5000张以上,产茧近4000担。与此同时,全镇还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50
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维新场,属铜梁县。
1953年2月后,维新场划分为莲花、松林、杨柳3乡。
1955年10月,莲花乡、松林乡、杨柳乡合并为维新乡。
1958年1月,维新乡又分为杨柳公社和维新公社。
1983年12月,改杨柳公社、维新公社为杨柳乡、维新乡。
1994年1月,杨柳乡、维新乡合并为维新镇。
区划:重庆市·铜梁区·维新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