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重庆市 > 梁平区 > 文化镇

重庆市梁平区文化镇

[移动版]
地名:文化镇隶属梁平区
区划代码:500155119代码前6位:500155
行政区域:重庆市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渝
长途区号:023 邮政编码:405200
辖区面积:约29.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7万人
人口密度:约57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螺蛳店社区~001镇中心区
古时习惯性称呼沿用至今。文化镇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13年由文化村委员会和文化街道委员会合并而成,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合家村~201村庄
原为太合村,五家村合为一个村,取名合家村。解放前属合家乡。1953年分为太合村,五家村,山寨村。2002年合村,将太桥村,五家村合为合家村至今。…[详细]
齐发村~202村庄
解放前,因信斗寨而取名信发大队,因齐龙寨而取名齐龙大队,2002年两个大队合并为一个村,故而得名齐发村。解放前叫信发乡公所。1966年改为赤卫公社战旗…[详细]
永远村~203村庄
据说,解放前一直就称永远村。1949年前就称永远大队,到2002年合村并组时与简漕村合并仍旧称为永远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和平村~204村庄
寓意大家和谐相处,平平安安,故而得名和平村。1949年,直属梁山县。1958年复胜、茅坝合并为和平大队。1966年“四清”复胜大队改为红光大队;茅坝大…[详细]
双盐村~205村庄
清代年间,建村时村中有一口盐井,由两条山沟形成一个村,于2012年合村并组,故而得名双盐村。解放初属文化乡双盐村;1953年属文化乡双新村;1958年…[详细]
长春村~206村庄
据查,因长春村1组龙王庙至3组羊儿垭口是一条长冲,故而得名长春村。解放前是三保,解放后取名长发村;1954年取名前进村,1979年以后改名长春村至今。…[详细]
三寨村~207村庄
原村中有一村寨名为三星寨,建村时该村即名三星寨,后去掉“星”字,故名。解放前建村时有三星寨,故命名三星大队,划归梁平县;文化大革命时改名东风大队;19…[详细]

地名由来:

文化镇俗称螺蛳店,因该地有一土包状如螺蛳。据传,附近有一座坟,坟上经常布满螺蛳,取名螺蛳坟。后有人在附近修一店子,供过往人食宿,得名螺蛳店。清朝时,一个名叫唐子平的团总,时常在螺蛳店场口上的文庙里处理公务,在建乡时,他把该地取名“文化乡”。撤乡设镇时,沿用名字“文化”。

基本介绍:

文化镇地处梁平县东北边陲,距梁平县城22公里,与开江县新街乡接壤。全镇辖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7万多人,以汉族为主,幅员面积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0余亩。

文化镇俗称螺蛳店,因此地有一土包状如螺蛳,据传附近有一座坟,坟上经常布满螺蛳,取名螺蛳蛳坟。后有人在附近修一店子,供过往人食宿,得名螺蛳店。文化则因文化乡而得名。此名系清朝时,一个名叫-平的团总,时常在螺蛳店场口上的文庙里处理公务,在建乡时,他把此地取名“文化乡”。解放前辖有13个保。1949年12月7日解放,1951年建村,将原辖13个保改为13个村,1955年改为文化乡,1958年建立文化公社。1967

+查看详细文化镇概况>>

历史沿革:

清嘉庆元年(1796年),名螺蛳店。

民国元年(1912年),始建文化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一区。

1949年12月,属城北区。

1953年3月,文化乡分为文化、和平、信发3小乡。

1956年12月,3小乡合并为文化乡。

1958年8月,文化乡改为文化公社,隶属新盛区。

1966年9月,文化公社更名赤卫公社。

1984年10月,赤卫公社改为文化乡。

1992年9月,由文化乡改为文化镇。


还有1个地名与文化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文化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