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和镇 | 隶属:合川区 |
区划代码:500117124 | 代码前6位:500117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渝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1520 |
辖区面积:约193.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1万人 |
人口密度:约52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丝绸园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原为丝绸厂驻地,故名丝绸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建太和场。1949年12月,太和解放后属第七区,后改名为太和区,为区公所驻地。1951年3…[详细] |
马门溪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因太和镇境内发现马门溪恐龙化石,故名。解放后,太和场镇共设立7个居民段,老大桥朝新街方向属于1段,老大桥到供销社收购站属于2段,供销社收购站到原老邮政…[详细] |
大河坝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因该地境内河坝较多,故名大河坝。2017年4月19日设立大河坝社区(《关于社区规模调整批复》(太和府文[2017]3号),沿用至今。…[详细] |
唐家村 | ~213 | 村庄 | 因境内有塘家坝,故名唐家村。1949年,生产资料所有改造时,因希望世界和平,取名和平,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和平生产大队,1968年,实行…[详细] |
复兴村 | ~221 | 村庄 | 因境内修建一寺庙,寓意周而复始、香火兴旺,故名。原复兴村大队,1984年为复兴村,2004年寨门村并入,沿用至今。…[详细] |
望仙村 | ~227 | 村庄 | 因境内有一座望仙桥,故名望仙村。原为建国大队,2002年取名望仙村,由原四合村1.2.3.4.5.6.7.8.组和建国大队1.2.3.4.5.6.7.…[详细] |
太和村 | ~236 | 镇乡结合区 | 因境内太阳光坝子,故名太和村。1958年之前太和大队、阳光大队、白花大队系一个村为小河8村,1958年之后成立菜蔬大队,辖三个社,在1976年改为经农…[详细] |
石岭村 | ~237 | 镇乡结合区 | 因境内有一石岭岗,故名石岭村。该村1958年大跃进以前,名叫八一公社,1958年以后取名为复兴公社,其管辖13个村民小组,1983年取名为石岭乡百岁村…[详细] |
富金村 | ~238 | 村庄 | 因境内砂石多,含有沙金,故名。1921年,生产资料所有改造时,福晋坝,因抵触河滩地,沙石中含有少许沙金,村民常年在河边采金;在1950年隶属佛盐公社,…[详细] |
沙金村 | ~239 | 村庄 | 因境内涪江水冲击而成的积坝,据说沙中有微量金子,故名沙金坝。1953年划归龙盘乡沙金村,1955年为沙金初级社,1956年撤销龙蟠乡并入佛盐乡,195…[详细] |
晒经村 | ~240 | 村庄 | 因河边有一块大石头,传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地,经书掉河里,曾在石头上面晒过经书,晒经石由此而来,故名晒经村。晒经村原名晒经大队,管辖11个村民小组,2…[详细] |
白马村 | ~241 | 村庄 | 因境内马姓人数较多,而又从白岩村分出,故名。该村于60年代初由原老白岩村分离而成,原老白岩村有个地名叫做白马井,1962年与白岩村分村后取名为白马村,…[详细] |
楼房村 | ~242 | 村庄 | 因境内楼房沟大院子湖广填川时修建有川逗结构(一般是六十年代的房子)楼房的房子,故名楼房村。1953年为楼房村,1955年由江北县划归合川县,1956年…[详细] |
石墙村 | ~243 | 村庄 | 因境内石头构成的墙体院落较大,故名石墙村。1948年,生产资料所有改造时,取名石墙院,因境内石头构成的墙体院落较大,在当时而得名,取明为石墙院;195…[详细] |
把伞村 | ~244 | 村庄 | 因境内有很大一棵黄桷树,长的很像一把雨伞,故名。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把伞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双平生产大队:1984…[详细] |
白阳村 | ~245 | 村庄 | 因传说辖区白洋湾院子后山隐约出现有一对“白色金洋子”,故名白阳村。原白洋大队,1984年取名白阳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合并村为石牌村6、7、8、9组…[详细] |
石垭村 | ~246 | 村庄 | 因村里有一处名为石垭口的地名,故名石垭村。原为团结村,1958年更名为团结大队,1983年改名为石垭村,2000年苦竹7个村名小组,与石垭9个村名小组…[详细] |
亭子村 | ~247 | 村庄 | 因境内有一座亭子桥,故名亭子村。1955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爱国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爱国大队,设亭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详细] |
报恩村 | ~248 | 镇乡结合区 | 因境内早年修建有一座寺庙,为报恩寺,故名。原为木莲乡清平大队,2000年木莲乡拆乡并镇取名为报恩村。2009年报恩村1.2.3.4.5组与阳光村1.2…[详细] |
木莲村 | ~249 | 镇乡结合区 | 因此地原为木莲铺驿站,驿站随时间发展已消失,但木莲仍然沿用,故名木莲村。1949年前,国民党时期就设立木莲乡公社在灵居寺,解放前木莲村铺(一个驿站有药…[详细] |
仙桥村 | ~250 | 村庄 | 因境内有一座小桥,当地人称为望仙桥,故名。该村1958年大跃进以前,名叫小河公社四方大队,其管辖16个村民小组,1986年取名为小河乡仙桥村,2009…[详细] |
小河村 | ~251 | 村庄 | 因境内涪江边有一块坝,名小河坝,故名。1950年为小河乡一村,1955年为小河初级社,1958年因小河并入太和公社为一管理区,1959年复置小河公社为…[详细] |
菱角村 | ~252 | 村庄 | 因境内大量种植菱角,故名。菱角村成立于1960年,2009年菱角村有5个社,鱼子村8个社,塔梁村5个社合并后仍命名为菱角村,辖区现一共11个社,沿用至…[详细] |
米市村 | ~253 | 村庄 | 因此地以种植水稻为生,又成为附近最大的大米销售市场,故名米市村。70年代初米市村成立,在2009年,把金钩村5个村民小组与米市村8个村民小组合并,合并…[详细] |
地名由来:
太和镇因寓意太平祥和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太和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太和镇幅员面积193.35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302个社,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00858人。全镇共有镇属学校6所,共有在职教师257人,1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69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36689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12733万元;全镇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98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8元。全年地方预算财政收入760.2万元。
2004年,太和镇全力推进蚕桑、蔬菜、生猪三大产业,巩固“退耕还林”和“三江千里绿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乡建设“抓规划、筹资金、办实事、树形象”的基本思路,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张森楷绿化广场,场镇灯饰绿化
历史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合州来苏里大河坝。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建太和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太和场更名泰安镇。
民国十五年(1926年),泰安镇改名太和镇。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太和镇析2联保设白岩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木莲乡并入太和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和镇析置木莲乡。
1951年3月,太和镇划出部分设小河、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