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接龙镇 | 隶属:巴南区 |
区划代码:500113117 | 代码前6位:500113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渝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1320 |
辖区面积:约188.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3万人 |
人口密度:约33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接龙新正街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建石拱桥于两条小溪之间接‘龙脉’,形成集市名接龙场。…[详细] |
龙潭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龙潭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小观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此地有一场集,百姓俗称小观场,故名。1999年10月9日成立小观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碑垭村 | ~200 | 村庄 | 此地垭口有一石碑,居民在此聚集居住,得名碑垭村。2004年碑垭村、打铁沟村、九泉村合并为碑垭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石磅村 | ~201 | 村庄 | 此地有一石塝(塝谐音磅),居民在此聚集而居,得名石磅村。2003年石磅村、石庙村合并为石磅村(磅与塝谐音),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铁矿村 | ~202 | 村庄 | 此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故名铁矿村。2004年,陶坝村、水鸭村、铁石村、半坡村、街村合并为铁矿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桂兴村 | ~203 | 村庄 | 此湾多桂花,居民在此聚集而居,故名桂兴村。1952年设桂兴村,1958年为桂兴大队,1982年复名桂兴村,2003年撤乡并镇,仍名桂兴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柴坝村 | ~204 | 村庄 | 此地原有一大地坝,村民将木柴集中放在此,得名柴坝村。2004年,白杨村、金狮村、新铁村、原柴坝村四村合并为柴坝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桥边村 | ~205 | 村庄 | 此地位于一座桥边,居民聚集在此居住,得名桥边村。1958年得名桥边村,1993年接龙划入桥边村,1994年向联村与桥边村合并为桥边村。2004年桥边村…[详细] |
塘边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此地位于一塘边,得名。1952年设新农村,1958年为柏林大队。1993年改名塘边村。1995年原金山村部分、柏林村、塘边村合并为塘边村。2004年原…[详细] |
河嘴村 | ~207 | 村庄 | 位于五布河上游的端口上,称河嘴,意为“河的嘴巴处”,得名。2004年,太平村、河嘴村合并为河嘴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新湾村 | ~208 | 村庄 | 顺治年间,张姓在此塆新建住宅,村民聚集而居,故名新湾村。2004年4月,原滥坝与新湾村合并为新湾村,名字沿用至今。…[详细] |
自力村 | ~209 | 村庄 | 居民在此聚集而居,期望均能自力更生,得名自立村。2003年小观镇划入接龙镇,2004年幺滩村、原自力村合并为自力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关塘村 | ~210 | 村庄 | 此地有一关塘口,得名。2003年得名,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中山村 | ~211 | 村庄 | 位于清和果子山、桃子凼山脉中间,地势矮于两侧,居民在此聚集居住,得名中山村。2003年中山村划入接龙镇,2004年大山村、中山村合并为中山村,名称沿用…[详细] |
马路村 | ~212 | 村庄 | 据传张献忠反四川时骑马路过此处,见山形似战马嘴,称马路口。此前沿用地名马路口,2004年四合村、更生村、原马路村合并为马路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新槐村 | ~213 | 村庄 | 以重新建设槐枣坝之意得名。1952年建新槐村,1958年名新槐大队,1982年更名新槐村,2004年新槐村、冬笋村、庙林村合并为新槐村,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青山村 | ~214 | 村庄 | 此地有山名青山,居民聚集而居,故名青山村。2004年4月,由青山村、麒麟村、合口村、后湾村合并为青山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春龙村 | ~215 | 村庄 | 位于春龙岗,得名春龙村。1952年设杨柳村;1958年改为杨柳大队;1981年改名春龙队;1982年改为春龙村;2004年由双桂村、马回村及原春龙村三…[详细] |
荷花村 | ~216 | 村庄 | 此地地形如荷花,居民在此聚集而居,故名荷花村。2004年成立荷花村,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接龙镇因建石拱桥于两条小溪之间接“龙脉”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接龙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接龙镇位于巴南区东南部,距重庆市中心5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88。1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6.3万人。镇域自然植被保护完好,平均海拔550米,最高海拔950米,有耕地7.7万亩,林地10万亩。镇内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灰石、石英沙等储藏量大,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系重庆市命名的“优秀绿化小城镇”,“民间吹打乐之乡”。
近年来,接龙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按照“引业主、建基地”的方式,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属节里十甲,名接龙场。
民国元年(1912年)初,设为乡级政区,称接龙里;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建接龙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接龙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接龙联保与双新联保合并为双龙乡。
1953年6月,划接龙、南沱部分建柏杨乡,又划接龙、太平乡部分管辖区建大矿乡;同年11月,撤柏杨、大矿乡,各回原属。
1993年12月,接龙乡与南沱乡合并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