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寨乡 | 隶属:隆阳区 |
区划代码:530502206 | 代码前6位:53050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云M |
长途区号:0875 | 邮政编码:678000 |
下辖地区:3个社区、7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新路村 | ~201 | 乡中心区 | 清末改修原赴省大路,途经此地,民国末年后人在此建村,得名新路。村委会以此得名。清朝末期得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九区沧平镇第五保;1950年属水寨…[详细] |
水寨社区 | ~202 | 村庄 | 据传,水寨小坝早年是一片洼地,常显彩虹之乡,当地人称“瑞气”,故名瑞寨;本村头有一泉水,质清味甘绕村流过,后演变为水寨。明朝中期得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详细] |
上江边村 | ~203 | 村庄 | 因位于霁虹桥西澜沧江西岸山地中,故名上江边。村委会以此得名。得名时间失考,民国末期此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九区沧平镇第四保;1950年属平坡行政…[详细] |
平坡社区 | ~204 | 村庄 | 本村坐落在澜沧江西岸,悬崖峭壁,仅有村落居住地较平缓,故名平坡。明朝得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沧平镇;1950年属保山县九区平坡行政村;1952年…[详细] |
洼子田村 | ~205 | 村庄 | 因该地地势低洼,原为一片农田,故名洼子田。村委会以此得名。明朝中期得名沿用至今。民国末年属保山县九区沧平镇第三保;1950年属九区松平行政村;1952…[详细] |
棕元村 | ~206 | 村庄 | 该地盛产棕树,有棕树园之称,成村时得名棕元。清朝末期得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沧平镇;1950年,沧平镇改成沧平乡,分为四个乡,统归九区,土改时期…[详细] |
水沟村 | ~207 | 村庄 | 因村外有一条水沟,故名(分里、外水沟居民点)。村委会以此得名。明朝中期得名沿用至今。民国末年属保山县三区凤仪县;1950年属熊硐村;1952年属熊硐乡…[详细] |
太元村 | ~208 | 村庄 | 传说很久以前从小永平搬来兄弟3人,因当时赶集要到沙坝,老大、老三走路快,赶集从不摸黑,只有老二早去也摸,晚归也摸,故名老二摸。后来又因此村庄向阳而居,…[详细] |
海棠社区 | ~209 | 村庄 | 海棠洼,地处山间洼地,村周围海棠树多。村委会以此得名。清朝末年得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保山县三区板桥镇第十保;1950年属水寨行政村;1952年属九区…[详细] |
摆菜村 | ~210 | 村庄 | 摆菜,该地地处缓坡,民国时称摆子山,这里的居民是从板桥福禄地搬来的,因搬来时毒性较大,所以摆子(疟疾)流行以此取名摆子山,后来演变为摆菜山。村委会以此…[详细] |
地名由来:
水寨乡因辖区有一泉,绕村而流,质清而味甘,故名水寨。
基本介绍:
"古人云:“兰生于深山,不以无人而不芳。”丝绸古道水寨段尽管因滇缅公路的打通而失去它昔日的热闹景象,但兰津古渡、西南第一桥——霁虹桥;西岸普陀岩摩崖石刻群;路心飞石巩、水石坎“梯云路”;出土文物古石器;百岁匾、“皇帝楼”、古钟、古石佛、马大人衙门等,这些足以展示古道深广文化内涵的实物尚存,它像生长在深山幽谷的芳兰,虽说雨季来临就会叶萎花凋,然其“肉根”犹存,春风一动,又将重放花朵。
水寨乡地处隆阳区东北部澜沧江西岸罗岷山半腰,距保山城赞千米,境内山峦叠嶂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山上较平,土质疏橙肥厚,且雨量充沛,有利于建材林生长,素有“果松王国”之誉;近几年海棠“绿色温床”培育出的餐桌珍馐——松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称三铺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保山县为沧平镇。
1953年,属十二区为水寨乡。
1958年,成立水寨公社。
1966年,分为水寨、棕元2公社。
1971年,又并为水寨公社。
1984年,水寨公社改水寨区。
1988年,撤区为水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