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七克台镇 | 隶属:鄯善县 |
区划代码:652122101 | 代码前6位:652122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新K |
长途区号:0995 | 邮政编码:838000 |
辖区面积:约37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4万人 |
人口密度: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9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彩云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彩云社区系汉语,”彩云“寓意”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根据组织形式命名为彩云社区居民委员会。彩云社区居民委员会2013年10月成立,2014年3月正常开展…[详细] |
彩玉社区 | ~002 | 村庄 | 因七克台镇为彩玉故乡,故取彩玉之名。2014年3月份原鄯东工业园区和知青农场合并成立彩玉社区居民委员会,简称为彩玉社区,并沿用至今。…[详细] |
巴喀村 | ~201 | 村庄 | 巴喀系维吾尔语。意思是“果园、花园”,故名。本村合作化时为花园四小队,1959年公社化时为一大队四小队,1978年恢复原名巴喀大队,1984年乡镇政权…[详细] |
台孜村 | ~202 | 村庄 | 据说二百多年前有口泉,水深,四周杂草丛生,过往旅客取水困难,维吾尔语“台斯加依”(困难之地),后来居住人口增多演变成台孜,故名。本村解放初成立潭子乡,…[详细] |
热阿运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热阿运系维吾尔语,为区公所之意,因七克台区公所驻地在此,故称“热阿运”,故名。1989年2月在七克台乡人民政府的批准下,加马力坎儿孜、库木坎村六小队(…[详细] |
库木坎儿孜村 | ~204 | 村庄 | 本村因土壤沙质,维吾尔语沙质土壤叫库木,有一条坎儿孜叫库木坎儿孜,后来本村叫库木坎儿孜村,故名。本村解放前称库木坎儿孜,解放后为台子乡第3村,合作化为…[详细] |
七克台村 | ~205 | 村庄 | 因其辖区内有赤亭遗址,先演变为“七克藤木”后逐渐演变为“七克台”,故名。本村1956年合作化时为团结社,1959年供社会化时为火箭公社三大队,1978…[详细] |
南湖村 | ~206 | 村庄 | 原南湖村地处七克台镇东南草湖一带,有湖水草场,故名南湖,1980年因土质盐碱化不适宜饮用和灌溉,因此迁址该地以北三公里处,地名任保留。本村1956年农…[详细] |
亚喀坎儿孜村 | ~207 | 村庄 | 亚喀坎儿孜村系维吾尔语,”亚喀“意为”偏远边缘地“之意,”坎儿孜“为”坎儿井“之意,故名。解放前称亚喀坎,解放后为七克台乡第三村,合作化时成为七、八两…[详细] |
黄家坎村 | ~208 | 村庄 | 此坎儿孜已有100多年历史,原系回族人马德海开凿,他们兄弟3人,主要由马力强经营,曾称马力强坎儿孜,后来出销给姓黄的汉族人,改成黄家坎儿孜。此坎儿孜经…[详细] |
牧业队 | ~209 | 村庄 | 牧业队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底湖矿区社区 | ~401 | 特殊区域 | 底湖矿区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详细] |
地名由来:
七克台,系维吾尔语“齐克提木”的音变,意为长墙,清乾隆年间设军台于此,称齐克腾木台,故名。
基本介绍:
七克台镇
七克台镇位于鄯善县城以东31.5公里处,312国道横贯全镇,交通极为便利。东接哈密七角井,北通火车站,西南与辟展乡三十里大墩接壤,东西宽79公里,南北长148公里,总面积3792平方公里。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一个牧业队,33个自然村;总人口14000余人,主要由维、汉、回三个民族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46%,汉族占42%,回族占12%。全镇共有2个党总支(机关、学区),2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49名;共有团支部14个,团员812名。全镇共有干部职工256人,其中科级干部17人,机关一般干部66人,站所干部职工127人,村组干部120人。全镇共有学校6所,其中中学1所,中
历史沿革:
七克台镇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唐代的赤亭就是指七克台南湖旧址,现在的赤石山上还保存有赤亭遗址,分内外两城,东西长190米,南北80米。
《西州志》残卷记述:赤亭道,右道蒲昌………碛囟杂沙,有井泉。
可见这里还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蒲昌县东境门户,形势相当险要,解放前一直是屯兵之地。
宋代王延德于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出使高昌时,曾途径赤亭守捉,这在他的《使高昌行记》一书中记述了这段情况,可是到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