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萨尔布拉克镇 | 隶属:霍城县 |
区划代码:654023104 | 代码前6位:654023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新D |
长途区号:0999 | 邮政编码:835000 |
辖区面积:约431.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3万人 |
人口密度: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拜斯铁烈克村 | ~200 | 村庄 | 拜斯铁烈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开赞喀拉村 | ~201 | 村庄 | 本村有座黑山梁而得名。开赞喀拉,哈萨克语,黑山梁(新沟)。1970年从拜西铁烈特村部分农户分到开赞喀拉,繁育良种,当时开赞喀拉有四道沟,农户平整成良田…[详细] |
切特萨尔布拉克村 | ~202 | 村庄 | 因本村位于北天山脚下萨尔布拉克河上游支流处,萨尔布拉克最边缘,故得名。“切特萨尔布拉克”,哈萨克语,“切特”,边缘之意。“萨尔”,金黄色之意,“布拉克…[详细] |
恰特尔塔勒村 | ~203 | 村庄 | 因辖区内柳树繁多而得名。恰特尔塔勒,哈萨克语,意为柳树密如毡房支架。本村1956年被称为红旗公社四大队,1984年改名为恰特尔塔勒村。…[详细] |
巴依地响村 | ~204 | 村庄 | 因百年前制作酒的酒坊而得名。“巴依地响”,哈萨克语,意为烧酒的作坊。1946年是一个自然村,到1954年成立初级社,以前叫五大队,1987年称为巴依地…[详细] |
开力木库勒村 | ~205 | 镇中心区 | 以人名命名,因早年维吾尔人克里木在此居住而得名。开力木库勒,意为开力木(人名)的水磨。1970年归七村管理,1978年归萨乡四村管理,1979年成立为…[详细] |
乔勒潘村 | ~206 | 村庄 | 由哈萨克牧民取名“乔勒潘”,寓意对未来充满希望。乔勒潘,哈萨克语,意为”启明星。1970年以前称四大队,1972年以后称萨尔布拉克乡七大队,1985年…[详细] |
齐巴拉嘎西村 | ~207 | 村庄 | 齐巴拉嘎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上莫家庄子村 | ~208 | 村庄 | 上莫家庄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下莫家庄子村 | ~209 | 村庄 | 下莫家庄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农田村 | ~210 | 村庄 | “农田村”,汉语。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一个行政村,故名。1970年种羊场六队,七队,合并为种羊场农科站,1977年组建农科站种子队,1983年农科站更名为…[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萨尔布拉克河,故而得名。萨尔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黄色的泉水。
基本介绍:
霍城县辖乡。1950年为七区,1953年为一、七两个区,1956年合为一区,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1984年改设萨尔布拉克乡。面积431.7平方公里,人口2.3万。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20公里。辖切特萨尔布拉克、巴依地乡、恰特尔塔勒、开力木库勒、白什铁勒克、喀赞喀拉、乔勒潘、农科站、牧场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冬小麦、玉米、亚麻、 油葵、甜菜、打瓜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猪为主。乡村企业有电站、煤矿、服装加工、砖窑等。境内生活着四爪陆龟(旱龟),其生存活动区已划为重点保护区。
历史沿革:
1958年10月1日,成立绥定县红旗公社。
1966年,为霍城县红旗公社。
1978年,更名萨尔布拉克公社。
1984年,改乡。
2001年,与霍城县种羊场合并建萨尔布拉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