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五寨县旅游

五寨县文物古迹介绍

武州城遗址
  武州城遗址武州城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辽、金、元地址:五寨县小河头镇大武州村西据记载,东周的赵惠王置武州塞,魏置神武县,唐末置武州,后唐改毅州,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武州城系历代兵家屯兵要塞,也是历代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之地。遗址有城址两处,小城平面呈长方形,大城平面呈正方形。小城周长约1.46公里,城墙底宽3-5米,顶宽1-2米,残高4-6米;大城周长约3公里,城墙底宽8-10米,顶宽4-5米,残高2-5米。两城相邻,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北。经调查发现,现存城址地表散落着大量瓦片、瓦当等建筑构件和宋辽时期的瓷片。城址的西北坡地有约4—5平方公里墓地,近年来发现有许多砖、石券的壁画墓,墓内出土有宋辽瓷器,有碗、罐、梅瓶、陶仓、铜镜、铁铧、铁炉等。壁画内容有侍女图、墓主宴饮图、狩猎图、出行图……[详细]
五王城遗址
  五王城遗址五王城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东周——汉地址:五寨县杏岭子乡前五王城村、东秀庄乡后五王城村遗址四面环山,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依山而建,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周长约8000米。城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城墙残高0.5——7米,沿城墙四周共建有六个瓮城,西面瓮城保存完好。瓮城平面呈半圆形。城内的建筑集中于城南,发现有半地穴式白灰面房址等。遗址断面发现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在城西北发现有大片墓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从地表看发现有口大底小的方坑墓,深度可达7米以上。近年来,公安机关追缴回被盗的铜剑、铜镜和陶器等器物,时代属于战国——汉。……[详细]
芦芽山太子殿
  芦芽山太子殿,位于五寨县前所乡洞儿上村芦芽山顶。创建年代不详,据石碣载重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又据殿前石匾记载其重修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坐南朝北。南北长3.5米,东西宽3.5米,面积12.25平方米。现仅存殿宇1座,平面呈方形,由红砂条石垒砌,面宽一间,进深一间,四角攒尖顶,内部结构为石券,须弥座佛台基,石拱券门,上悬石匾“太子殿”,上款“光绪元年(1875)榴月谷旦”,西款“知宁武府事长白文渠倡修”,门两侧分刻石联“覆慈云于中国”、“性法雨于边方”。2001年,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寨靖边楼
  靖边楼,位于五寨县东秀庄乡郭家河村中。据题记载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米,占地面积256平方米。基座条石垒砌,墙体青砖砌筑,边长14米,通高11米,顶宽10米,顶部设垛口,内部形制为环形,砖砌拱券,四面布箭窗,靖边楼南面正中为拱券石门,门额镶嵌石匾,四周雕刻云勾纹,楷书“靖边楼”,落款“山西路管辖太原........岢岚营守部指挥赵恭”等字样,靖边楼四周另存围墙,基宽3~6米,残高5~7米,夯层厚度10~15厘米,包砖无存。2001年,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岔堡址
  三岔堡址,位于五寨县三岔镇三岔村。据《五寨县志》载: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40),属偏头关,清雍正三年(1725)划归为五寨县,废弃于晚清时期。平面基本呈方形,周长约1200米。现存北门洞、北墙及东墙残垣。北门宽约6米、进深约10米。东墙高约1米,上部包砖,下砌条石。基宽约8米,残高3~5米,夯层厚度0.16~0.20米。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五寨县故城
  五寨县故城,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城内村中。据《五寨县志》载:五寨故城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万历九年(1581)扩城砌砖,设东、西、南三门,因有前、后、左、上、中五卫所,故名五寨堡。清雍正三年(1725)置五寨县。五寨县故城平面呈方形,边长均为500余米,现存东城墙约35米,西城墙约450米,南城墙约400米,北城墙无存。城墙基宽约9米,顶宽约5米,残高约10米,夯层厚度约0.15~0.20米。墙体包砖仅局部有保留。南门保存较完整,券门高约8米,宽约4.2米,深约10米。东、西二门无存。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峰台梁遗址
  峰台梁遗址,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周家村东南约200米处。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为800米,分布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处于临河台地上,北部隆起向南逐渐降低。南部断崖发现灰坑1座,底残长约1.5米,顶部残长约1.2米,深约2米。地面散步有大量陶片,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的夹砂灰陶、泥质灰陶陶片,器表分别施蓝纹、绳纹等。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瑞云寺遗址
  瑞云寺遗址,位于五寨县孙家坪乡东寺儿村南约1000米处的,西雪山峰顶南坡台地上。建筑无存,遗址辟为林区。遗址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70米,分布面积约6300平方米。据现存明弘治四年(1491)“雪山瑞云寺碑”载,瑞云寺始建于唐代,历代均有续建、修葺,毁弃年代不详。此碑已挪入山顶新建碑亭。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洞儿上石窟
  洞儿上石窟,位于五寨县前所乡洞儿上村西约1000米处。始建年代不详。据村民讲石窟凿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石窟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米,东西宽3.5米,高2.5米,面积14平方米。窟内三面设佛台,高0.8米,宽0.5米,洞窟外壁左右有圆形凿洞,洞楣上方横向凿长5米,宽0.12米的石槽,为当时搭建木结构建筑所遗。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峰子头抗日烈士墓
  峰子头抗日烈士墓,位于五寨县孙家坪乡峰子头村南约100米处。1940年9月,山西新军暂编第1师36团发动攻打碉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有18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峰子头抗日烈士墓安葬的就是这18位英烈。该墓坐北朝南,平面呈圆形,底径约10米,墓高约2米,分布面积约31.4平方米。墓基用砖石混砌而成,黄土封顶,原有土围墙,现仅存北面残段。(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芦芽山摩崖题刻
  芦芽山摩崖题刻,位于五寨县前所乡洞儿上村芦芽山中峰。南北宽7.5米,东西长12.5米,面积93.75平方米。位于中峰东侧石崖上,楷书“芦芽第一山”,为乾隆年款,东面石壁如屏,高数丈,隐刻重边0.67米,其下有石龛两窟,高2米,宽1米,深1.5米,内凿佛台。2001年,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12、天院寺
天院寺
  天院寺,位于五寨县韩家楼乡后兑堡村中。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灵溪山兑堡天院寺碑记”载,该寺始创于明洪武元年(1368),现建筑属清代风格。天院寺西侧有户刘姓居民,其院内有历代重修碑7座。坐东朝西。东西长20米,南北宽22.9米,占地面积460平方米。中轴线建筑不存,东侧有东禅堂五孔,条石垒砌。(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芦芽山龙王堂
  芦芽山龙王堂,位于五寨县前所乡洞儿上村芦芽山中峰。据碑载,创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坐西朝东。东西、南北长约为6米,面积36平方米。现存石券拱形窑洞1孔,宽6米,深6米,高8米,窑内设神台、塑像,为现代所塑。门楣上刻“龙王堂”石匾一方。现存明代重修碑1通,碑文剥蚀。2001年,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禅寺遗址
  南禅寺遗址,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周家村南峰台上。遗址东西宽22.86米,南北长27.53米,占地面积630平方米。创建与毁弃年代不详。现存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南峰台寺碑”1通。碑文记载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南禅寺经过。现存建筑为新建。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兑堡遗址
  兑堡遗址,位于五寨县韩家楼乡前兑堡村、后兑堡村之间。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分布面积5万平方米。遗址位于临沟台地上,文化层厚度不详,地面遗物分布较为密集,采集有属新石器时代泥质灰陶及泥质夹砂红陶残片,上施绳纹、蓝纹,可辨器形为鬲足。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柳河遗址
  柳河遗址,位于五寨县三岔镇柳河村北约200米的后沟。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处于狭窄的临河台地上,地势为坡状丘陵,东西两侧均为高崖。地表采集有战国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罐等残片。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详细]
五寨烈士陵园
  五寨烈士陵园,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城内村清濂街北。1973年8月,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立。坐南朝北。占地3500平方米。纪念厅为环廊式砖混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角有烈士碑4通,厅后为烈士墓地。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所遗址
  中所遗址,位于五寨县砚城镇中所村西约500米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区西面略高东面低缓,断崖上暴露文化层、文化堆积较为明显。文化层厚1.5米,地表采集有属汉代泥质、夹砂灰陶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可辨器形有罐等。(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五寨大辛庄遗址
  大辛庄遗址,位于五寨县李家坪乡大辛庄村北约100米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位于清涟河东岸临河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陶片,器表为素面或施弦纹,可辨器形有盆、豆等。属汉代遗存。(忻州文物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