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礼县旅游

礼县文物古迹介绍

祁山武侯祠
  祁山武侯祠祁山是一条山系的名称,它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地扼蜀陇之咽喉、势控攻守之要冲,是三国时祁山古战场的天然屏障,为魏蜀必争之地。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而家喻户晓,祁山武侯祠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于成都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后,进入汉中设临时丞相府。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四月,诸葛亮一出祁山,街亭一战失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当年冬天二出祁山,围陈仓粮草不济退兵;建兴七年(公元229年),三出祁山,蜀将陈式占武都、阴平,诸葛亮到达建威城(今西和县境内);建兴八年(公元230年),四出祁山,魏延西入天水、陇南的羌氐一带,大败魏将郭淮;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五出祁山,破……[详细]
秦公陵园
  秦公陵园礼县,古称“西垂、西犬丘”,秦人最早的都邑所在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非子居大丘”,“庄公居其西犬丘”,“秦仲、庄公、襄公葬西垂”。西垂即西犬丘,是秦人走向中原成就霸业的摇篮。秦人的祖先为何发祥于此,并在此建立都邑里。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属于嬴姓,源出东夷,殷商末年,赢人首领一路进攻,进王渭水中游一带,守卫商王朝的边疆。随着周王朝灭掉商纣,嬴人守卫的地区也被周人攻占,在其首领大骆的带领下,沿渭水西进,继续寻找生存之地,最后迁移至渭河以南、远离周人中心的西汉水上游地区,从而保持了相对的独立,为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在这里,他们战胜了力量相对弱小的氐人,修建了城邑。周王朝建立后,他们归顺了周王朝,周天子认可他们占据“西犬丘”,确认了他们的社会……[详细]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陇南地区礼县县城东13公里西汉水南、北两岸。墓地分大堡子山、赵坪圆顶山等几个墓区,墓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1994、1998年两次共发掘墓葬14座,调查勘探面积21万平方米。墓区的中心是大堡子山墓区,它以M2、M3为主,周围有规律地间距5-7米东西向排列中小型墓,面积约6万多平方米。M2、M3均为中字形大墓,墓向东向,基本呈南北平行排列。南侧有从葬的车马坑2座,亦东向。M2、M3墓室均呈斗状,东、西两个墓道,内设二层台,仰身直肢葬,头向东。M2全长88米,东、北、南二层台上共殉葬七人,葬具为木椁、漆棺,墓底有腰坑,内置殉犬、玉琮各一。西墓道填土中殉奴12人及殉犬1只,出土石磬5件,其余随葬品均被盗掘。M3全长115米,墓室结构及殉人情况与M2略同。中小型墓均为竖穴土坑墓……[详细]
王仁裕神道碑
  王仁裕神道碑王仁裕,字德辇,五代时秦州长道人,其故里在今礼县石桥镇斩龙湾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后周进位太子少保,病逝后诏赠太子少师。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病逝开封宝积坊私第。时隔16年之后,由嫡孙秘书郎王永锡护灵柩归葬故里;有隔13年后,即宋雍熙元年984年)由时任宰相的王仁裕门生李昉撰文,张贺书丹并篆额,王永锡立碑。王仁裕神道碑,有碑首、碑身、碑跌三部分组成。碑首、碑身由一整块巨石雕成,通长3.05米,宽1.14米,厚0.4米。碑额篆“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碑面中间阴刻楷书碑文,自右向左竖列36行,每行71字,共2500余字。碑文书法苍劲秀丽,刻工精巧,是研究五代史及宋代书法艺术的珍贵石刻。……[详细]
黄金寺
  黄金寺黄金寺位于永兴乡友好村,礼县佛教协会设于此寺。黄金寺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相传古代该寺僧众颇多,规模较大,大约在明朝不知何故被毁。20世纪90年代由于劳动耕作,在原址发现碎砖破瓦,又挖出古代寺院柱石,于是当地念佛居士募化集资,投工献料,再建于1989年,同时又将县佛教协会由永兴渗水寺搬迁于此。现该寺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已建成佛殿2座,0殿1座,山门1座,僧舍24间。有常住人员8入,出家僧人8人,佛教居土40余人,教职人员4人,组织机构健全。寺院除搞好正常的诵经拜佛和其它法事活动外,还从事生产劳动和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详细]
赵孟頫书赵世延家庙碑
  赵孟頫书赵世延家庙碑该庙碑位于县城南1里处的赵世延家庙遗址,元仁宗延祐3年(1316)秋建。由龙首、碑身、龟跌三部分组成,碑高3.5米,宽1.3米,厚0.42米.为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奉敕撰文,大书法家赵孟頫奉敕书丹并篆额.面额书“敕赐雍古氏家庙碑”八字,正面四周阴刻串枝莲文,中间刻文皆为楷书,右起竖刻33行,行64字,共1230多字(个别字损)。碑文记载了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祖孙三代六英,为建立和巩固元朝政权所创的丰功伟绩。赵世延其先世为雍古族人,故称“雍古氏家庙碑。”该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对研究元蒙历史和书法艺术有极高的价值。……[详细]
鸾亭山遗址
  鸾亭山遗址位于陇南市礼县城关镇后牌村北侧,东至燕河,西至鸾亭山山腰,南至后牌村,北至冲沟,遗址位于山顶被挖断的山脊上,坡度比较缓,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遗址海拔约1580米,山上和山下有汉墓,山的第3~4级台地上曾经出土玉戈,也曾采集到“长乐未央”瓦当和冥钱,山顶有祭祀坑和汉代的建筑遗迹,祭祀坑被盗。山顶上散落大量的瓦片、陶片和骨头,另外还留有石头铺制的散水遗迹。曾出土素面泥质红陶鬲足、灰陶罐等。2004年9月至12月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山顶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总面积600平方米。200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礼县文庙大殿
  文庙大殿文庙大殿位于县城东大街县政府招待所院内。据《秦州新志》记载:“文庙始建于明万历38年,初建城东锦屏山麓,后迁县之南关,顺治13年(1656年)署县事欧阳缄改迁兹地,后经康熙年间,乾隆4年(1739年)、道光19年(1839年)先后重修。”原以大殿为中心,有棂星门、魁星阁、乡贤祠、名宦祠等群体建筑,规模宏大,计有3院,房屋40间。1958年由县政府招待所占用后,逐年拆除改为新型建筑,现存大殿一座,面阔5间,长22米,进深4间,宽17米,重檐歇山顶。该殿除门窗该换外,其余保存完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垂陵园和秦公簋
  西垂陵园和秦公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甘肃礼县盐关、红河一带发现了著名的青铜器“秦公簋”,引起世人的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礼县县城东十三公里的大堡子山及其附近的圆顶山,发现了大规模的秦人墓葬群,出土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金器、骨器、漆器等大批珍贵文物。这些墓葬和文物,被专家确定为早秦墓葬器物,从而确定大堡子山秦陵为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2001年7月大堡子秦公墓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垂陵园的发现,为寻找秦人早期都邑,探索秦文化渊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详细]
高寺头遗址
  高寺头遗址位于礼县石桥镇高寺头村。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3米,1986年10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遗址有房址、灰坑、灶坑等。出土陶质有泥质红、橙黄陶和夹砂灰陶片,彩陶纹样有施黑彩勾叶圆点纹、网纹,器形有盆、瓮、钵、罐、瓶、人首形器盖等。另出土有陶环、纺轮和陶刀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内涵、发展变化及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石沟坪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汉石沟坪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石桥镇圣泉村,大部分布在西汉水和干沟交汇处的台地上,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属仰韶文化晚期、常山下层和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西周、春秋和汉代等。20世纪40年代由裴文中发现。遗址堆积丰富,文化层厚3~4米,断崖上暴露有大量的灰坑、陶窑和大面积的灰层,地表散布大量陶片。采集有泥质红陶、夹砂红陶片,以及泥质夹砂灰陶片、少量泥质灰褐陶片。石沟坪遗址内涵丰富,是研究西汉水上游史前文化演变和早期秦文化的起源以及西汉水上游地区史前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等课题的重要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先祖古墓
  礼县秦先祖古墓在礼县永兴乡大堡子山北黄土平丘上,在烟云笼罩中,居高临下。两座“中”字型主墓通长87米,墓室长12米,两座车马坑,一座37米,一座110米。附近又有9座小型墓葬。1998年出土的青铜鼎、簋、壶、盒、车、剑等160余件,为研究秦先祖与礼县的历史地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