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岐伯镇 | 隶属:盐亭县 |
区划代码:510723116 | 代码前6位:5107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B |
长途区号:0816 | 邮政编码:621600 |
辖区面积:约9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万人 |
人口密度:约2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榆龙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该社区境内有棵大榆树且该地地形像一条卧着大长龙而得名。2004年国家政策城镇居民分类管理的实施细则,而在柏梓场镇设立榆龙社区,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设…[详细] |
岐伯社区 | ~002 | 乡中心区 | 据史料考证,因此地是“华夏中医始祖”岐伯的诞生地,故得名。2013年设立岐伯社区,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岐伯社区保持不变,沿用至今。…[详细] |
新桥社区 | ~003 | 乡中心区 | 原新桥乡位于改社区境内,社区名遂借取新桥乡为名。2013年8月成立社区,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新桥社区保持不变,沿用至今。…[详细] |
青马村 | ~201 | 村庄 | 原马鞍村(原中心村)、八角村、青山村合并,新村取“青”、“马”二字得名青马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马鞍村(原中心村)、八角村、青山村合并得名青马村,…[详细] |
高峯村 | ~202 | 村庄 | 原高堰村、山峰村合并,新村取‘高’、‘峰’二字得名高峰,后取谐音‘高峯’。2020年村级建制调高堰村、峰岭村合并高峯村,沿用至今。…[详细] |
伯乐村 | ~203 | 村庄 | 原白鹤村、乐阳村合并,新村取‘白’、‘乐’而字得名白乐,后取谐音为‘伯乐’。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白鹤村、乐阳村合并得名伯乐村,沿用至今。…[详细] |
云龙村 | ~204 | 村庄 | 云龙山位于该村境内,村以山名。2009年体改得名云龙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云龙村、麟亭村、鲁家村合并保留云龙村,沿用至今。…[详细] |
龙顾村 | ~205 | 村庄 | 原村级建制调整龙顾村、镇江村合并继续沿用龙顾村。1992年体改更名为龙顾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龙顾村、镇江村合并继续沿用龙顾村沿用至今。…[详细] |
燕来村 | ~206 | 村庄 | 因山形似燕子,有飞来村境之势,故名燕来村。1951年土地改革时该村由英雄、光明、燕来三个村合并建村为燕来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3区队。1962年…[详细] |
麒阳村 | ~207 | 乡中心区 | 该村位于麒麟山和太阳坝之间得名麒阳村。1984年体改为茶亭乡麒阳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天池村、麒阳村合并保留麒阳村,沿用至今。…[详细] |
前头村 | ~208 | 村庄 | 前头山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取山名为名。1984年体改更名为前头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前头村、英雄村、樟禄村2、4联社合并保留前头村,沿用至今。…[详细] |
广福村 | ~209 | 村庄 | 广福寺位于该村境内得名。1952年土地改革后建村名广福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4区队。1962年财权下放后为4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命名茶…[详细] |
联合村 | ~210 | 乡中心区 | 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联合共同发展愿望。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联合村、马兰村、金罐村合并得名联合村,沿用至今。…[详细] |
麟龙村 | ~211 | 村庄 | 因境内有麟角嘴、龙洞垭,各取首字得名麟龙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大石村、麟龙村合并得名麟龙村,沿用至今。…[详细] |
三合村 | ~212 | 村庄 | 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望。1984年体改更名为三合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三合村保持不变,沿用至今。…[详细] |
龙前村 | ~213 | 村庄 | 龙潭庙、前锋水库位于该村境内,新村取“龙”、“前”二字得名。1952年土地改革后建村名民主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5区队。1962年财权下放后为5…[详细] |
地名由来:
据史料考证,此地是华夏中医始祖岐伯的诞生地,故得名。
岐伯,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不一。今传《素问》基本上是黄帝询问,岐伯作答,以阐述医学理论,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造诣。中国传统医学素称…… 岐伯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1年7月,岐伯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岐伯文化)。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岐伯镇:据史料考证,此地是华夏中医始祖岐伯的诞生地,故得名。
基本介绍:
2020年,撤销来龙乡、茶亭乡和柏梓镇,设立岐伯镇,以原来龙乡、原茶亭乡和原柏梓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岐伯镇的行政区域,岐伯镇人民政府驻内江街166号。
历史沿革:
清至民国初年属安乐乡,民国7年(1918年)属北区,民国10年以后属二区。
民国24年设二区区公署及柏梓联保办公处。
民国29年改柏梓联保为柏梓乡,辖18保、193甲。
1950年,在此新建柏梓区、乡人民政府。
1958年建柏梓公社,1984年复设为乡。
1992年撤区并乡建立柏梓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