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阿坝州 > 壤塘县 > 阿坝镇

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阿坝镇

[移动版]
地名:阿坝镇隶属壤塘县
区划代码:513231100代码前6位:513231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川U
长途区号:0837 邮政编码:624300
辖区面积:约40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9000人
人口密度:约2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第一社区~001镇中心区
第一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一村村~200镇中心区
一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二村村~201镇中心区
二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三村村~202镇乡结合区
三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四村村~203镇乡结合区
四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五村村~204镇乡结合区
五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六村村~205村庄
六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七村村~206村庄
七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足么村~207乡中心区
在藏语中“足忙”为人户多之意。因本村历来为当地一带人丁较多的村落,故名。其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足忙农业生产合作社,1972年改建为足忙大队,1984…[详细]
铁穷村~208村庄
铁穷在藏文含义中为“印章之寨”,是阿坝土官麦桑官寨所在地,故名。1958年建为铁穷农业合作社,1972年改建为铁穷大队,1984年改为铁穷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洞沟村~209村庄
据当地人追述:“洞沟”原意指九个山梁,因这一带有九个小山梁而得名。1958年建洞沟农业合作社,1972年改为哇尔玛公社洞沟大队,1984年1月又复改为…[详细]
尕休村~210村庄
该村解放前曾有一土官,建有其房,房名为“尕修”,后改为“尕休”,故名。1958年合作化建社时,因社址设尕休村而得名尕休农业合作社。1972年改建为大队…[详细]
色尔古村~211村庄
很久以前,村内有一喇嘛,其族名“色桑”(“桑”为藏语房名或族名尾缀音),故以其族名“色”命作村名。藏语“尔古”译义为区域、地带,“色尔古”含义为色桑喇…[详细]

地名由来:

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以武力进攻松潘向唐求婚,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从土蕃腹地阿里一带迁民至本地并居住下来繁衍生息。他们自称“阿里娃”。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娃”的简称“阿娃”(喻指阿里人开发的地区)被作为本地地名使用,汉译即为“阿坝”。

松赞干布(617-650年,藏语拼音:Songzain Gambo;威利:Srong-btsan Sgam-po),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是实际上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新唐书》等汉文史籍中名为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弃苏农赞等。在位期间(629…… 松赞干布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阿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阿坝县辖镇。1958年置城关乡,1961年置城关镇,1982年更名阿坝镇,1985年藏锋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面积406平方公里,人口0.9万。成阿公路终点、阿久公路、阿壤(塘)、阿茸(安)公路起点。辖藏锋一、藏锋二、藏锋三、藏锋四4个村委会和阿坝镇1个居委会。农业农牧结合,牧业以耗牛、马、绵羊为主。企业有木材加工、皮革、绒毛分梳、地毯等厂。有格尔登寺院和清真寺等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

1958年置城关乡;1961年置城关镇;1982年更名阿坝镇;1985年藏锋乡并入;2020年,撤销哇尔玛乡,将原哇尔玛乡、原河支乡色尔古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阿坝镇管辖,阿坝镇人民政府驻阿坝镇社区洽塘中街34号。


以下地名与阿坝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