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解州镇 | 隶属:盐湖区 |
区划代码:140802100 | 代码前6位:14080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晋M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辖区面积:约20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6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解州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据《黄帝经叙》载,黄帝杀蚩尤,其血化为卤,今之,解池是也,地之所以名解,以蚩尤解体得名,五代后汉始置解州,其地遂命至今未变。2009年成立解州社区居民…[详细] |
曲村村 | ~200 | 村庄 | 曲村位于解州镇最东部,与南城办银张村交界,镇守着解州的东大门,南邻中条山,北接盐池滩。全村共有15个居民组,人口4231人,耕地面积5400亩,共有劳…[详细] |
常平村 | ~201 | 村庄 | 常平村位于镇区东8公里处,中条山下,硝池以南,是关帝的故乡。全村共有四个村民小组,293户,1150人,耕地面积1283亩,劳动力698人,主要产业以…[详细] |
蚕坊村 | ~202 | 村庄 | 蚕坊村南靠中条山,北依硝池滩。全村现有5个居民组,430户,1820口人,耕地面积1500余亩。该村的主导产业是小麦和玉米。根据民间流传,该村西晋时建…[详细] |
董家庄村 | ~203 | 村庄 | 董家庄村现有388户,1353人,耕地面积1720亩。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和劳务输出、名优特产有花生、红薯。董家庄有清朝解州知州如泗所建“关圣故宅”石…[详细] |
扆家庄村 | ~204 | 村庄 | 扆家庄村位于运城市区西南方向,解州镇东部,北有解杨路东西方向而过,南临中条山脉,东和董家庄村相邻,西与白家庄村一步之遥。
全村共有土地1600余…[详细] |
五龙峪村 | ~206 | 村庄 | 五龙峪村位于解州镇东南方1公里处,全村987口人,耕地面积1033亩,主导产业为苗木种植。五龙峪村包括李家坟、郭雷庄、娘娘庙、王庄四个自然村。1974…[详细] |
社东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社东村位于解州城东,与州城一路之隔。南靠中条山,北临硝池滩,东依盐湖畔,西望春秋楼。太风公路、环城高速公路从村、地穿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社…[详细] |
解州村 | ~216 | 镇中心区 | 解州村位于运城市区西南20公里处,南靠巍巍中条,北依粼粼硝池,东襟百里盐湖,西望风陵古渡,是解州镇政府所在村。
解州村现辖11个居民小组,总人口…[详细] |
西元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解州镇西元村位于盐湖区西南部,解州镇的西边和全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相邻,北邻解州硝池滩,西接闫家村,南邻五龙峪村,东邻解州村。西元村距运城市20…[详细] |
闫家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闫家村位于解州关帝庙西一公里处,村北运风公路穿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总土地面积为2850亩,其中,农业用地1500亩;居民住宅用地350亩;工矿用…[详细] |
郭家村 | ~219 | 村庄 | 郭家村位于解州关帝庙西一公里,同蒲铁路与运永路一并从村边通过。全村现有460户,1635口人,耕地面积1400余亩,是传统的农业村,劳务输出是近年该村…[详细] |
郊斜村 | ~220 | 村庄 | 郊斜村位于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西郊,南靠中条山,北临硝池滩,又是闻名天下的的李冰故里。运永路临村而过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环境整洁,是人文居住的好地方。…[详细] |
柳马村 | ~222 | 村庄 | 该村前身为柳马坡和马家疙瘩两个自然村,随着人口增长,两村越来越近,几乎连在一起,加之村民和睦相处,故合为一村,取名柳马。新中国成立前,属解县第二区;1…[详细] |
十里铺村 | ~223 | 村庄 | 该村原名胡家岭,因姓氏而得名,后因村南大路旁开了个小卖铺,又因距州府解州城十里,更名为十里铺村。1947年属解县第二区;1953年政区调整,属解县十里…[详细] |
沙窝村 | ~224 | 村庄 | 该村地处四十里岗西端,地处丘陵,因村建在沙窝之中,故名沙窝。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解县第一区;1953年政区调整,属解县十里铺乡;1955年5月,解县、虞…[详细] |
邱家坡村 | ~225 | 村庄 | 该村原名西坡村。因邱家官居侍郎,为民除害,触犯法律,至于死罪,为了纪念他,在村南修了一条护堰,起名“侍郎堰”,并更村名邱家坡。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解县第…[详细] |
中凹村 | ~227 | 村庄 | 该村东西南边均系岭地,一条碱沟壕穿境而过,地势低洼,因村位于凹的中段,故名“中凹”。新中国成立前,属解县第三区;1953年政区调整,属解县中凹庄乡;1…[详细] |
郑费村 | ~228 | 村庄 | 据传,古时此地为送盐的车马盘栖之地,当时显赫一时的“薛、马、郑、费”四大车盘中,因“郑家车盘”和“费家车盘”定居此地,起名郑费车盘,后简化为郑费。新中…[详细] |
车盘村 | ~229 | 村庄 | 古时此处是潞盐外运陕甘宁及晋西北黄河流域等必经的货物集散地,是古代搬运食盐时的车马盘息之地,故称车盘,又因薛、马两姓先居于此,则定名薛马车盘,后又简化…[详细] |
东高玉村 | ~230 | 村庄 | 东高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高玉村 | ~233 | 村庄 | 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膏腴”之称,因地域方位不同,故定名为西膏腴。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解县第三区;1953年政区调整,属解县中凹庄乡;1955年…[详细] |
南营村 | ~234 | 村庄 | 宋朝岳家军出征途中安营于此,命为南营,而后形成村落,沿用此名。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解县第三区;1953年政区调整,属解县贾村乡;1955年5月,解县、虞…[详细] |
许贾村 | ~235 | 村庄 | 该村为北贾派生村,故称车贾,后因许姓人家较多,更名为许贾。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解县第三区;1953年政区调整,属解县贾村乡;1955年5月,解县、虞乡合…[详细] |
北贾村 | ~236 | 村庄 | 该村原以姓氏定名,名为贾村,后来根据地域方位不同。为了区分东、西、南三贾,故改名为北贾村。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解县第三区;1953年政区调整,属解县贾村…[详细] |
西辛庄村 | ~237 | 村庄 | 该村原名辛庄,因姓氏而得名,后因龙居镇也有辛庄,为了区分两村,据地域方位不同,故取名西辛庄。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解县第三区;1953年政区调整,属解县贾…[详细] |
乔家庄村 | ~238 | 村庄 | 该村始建于明朝七年,原名卫安庄,又名尚义庄,因万历年间曾被洪水淹没,村落才建于此,当时乔姓村民居多,故名乔家庄。新中国成立前后,属解县第三区;1953…[详细] |
地名由来:
据《黄帝经叙》载,黄帝杀蚩尤,其血化为卤,今之,解池是也,地之所以名解,以蚩尤解体得名。
蚩尤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轩辕丘、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 蚩尤详细信息++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 黄帝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解州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7月,解州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06年11月,解州镇上榜第二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基本介绍:
解州镇是武圣关公的故里,是山西省重点培育发展的中心镇,位于运城市区西南20公里处,南靠巍巍中条,北依粼粼硝池,东襟百里盐湖,西望风陵古渡,南北宽15.8公里,东西长27.2公里,总面积约204.5平方公里。解州镇现辖区21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人,农业人口3.7万人,耕地面积736000亩。辖区内共有省、市、区、镇单位78家,工农商学兵行业俱全,有全省最大的电器开关厂,有全市最大的铝厂、磷肥厂、冶炼厂,有全区最大的潜水电泵厂。近年来以铸造、冶金、建材、化工、泵业制造、运输等为主体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占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的重头,2003年整个辖
文化旅游:
•在关羽的家乡,朝拜武圣人关羽,瞻仰关帝祖庙。•这里是国内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关帝庙。•观赏庙悬挂的康熙、乾隆、咸丰三位皇帝亲笔、钦定的匾额。解州作
运城平常街位于关公故里位于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平常街设有特色美食、休闲娱乐、文创购物和文化展览等五大业态。在经营中实行“联营共享、精装入驻”的模式,根据各商铺的业态风格,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
解州同善义仓时代:清地址: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红旗街据碑碣资料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河东大旱,光绪六年(1880)建此粮仓。整体布局为坐南朝北,二进院布局,为前院后仓。东西宽59.
历史沿革:
西汉初年设解县,五代改解县为解州,明清两代沿袭州建制,为州府驻地;民国34年(1945)驻阎锡山第七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6年解放,设解县民主县政府,为解县政府驻地;1949年,属解县第一区;1954年,与虞乡合并为解虞县;1958年,并入运城县,设前进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为解州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分出五龙峪乡,设立解州办事处;1997年4月,更名解州镇。
2001年撤乡并镇后,车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