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兴县 > 圪垯上乡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圪垯上乡

[移动版]
地名:圪垯上乡隶属兴县
区划代码:141123209代码前6位:141123
行政区域:山西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晋J
长途区号:0358 邮政编码:033000
辖区面积:约155.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7000人
人口密度:约4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圪垯上村~200乡中心区
该村原名樊家圪垯,在文革期间,因原名有樊姓地主含义,故把樊家二字去掉,改名为圪垯上(意为村庄位于圪垯上)。1918年,始行区村建制。1958年9月,设…[详细]
杨角角村~201村庄
因山形似羊角,故名杨角角。地处杨角角村而得名。1959年至1965年,属兴县大峪口公社,1965年9月改为樊家圪达公社,1967年改称圪达上公社,19…[详细]
洛家角村~202村庄
地处山角上,曾住洛姓,故名洛家角。地处洛家角村而得名。1959年至1965年,属兴县大峪口公社,1965年9月改为樊家圪达公社,1967年改称圪达上公…[详细]
佛堂村~203村庄
因该山上曾有佛塔佛堂寺,故名佛堂。地处佛堂村而得名。1959年至1965年,属兴县大峪口公社,1965年9月改为樊家圪达公社,1967年改称圪达上公社…[详细]
芦山焉村~204村庄
芦山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牛家川村~205村庄
该村地处黄河东岸川地,牛姓居多,故名牛家川。地处牛家川村而得名。1959年至1965年,属兴县大峪口公社。1965年9月,隶属于樊家圪达公社。1967…[详细]
大峪口村~206村庄
地处大峪口上,谐音大域口,寓意土地辽阔,人民幸福,故名大峪口村。大峪口村民委员会负责本村村务工作。1959年至1965年,属兴县大峪口公社。1965年…[详细]
白家山村~207村庄
因地处白家山村而得名。因地处山地,白姓居多,故名。1959年3月为白家山行政村。1965年9月改为樊家圪达公社。1959年至1965年,属兴县大峪口公…[详细]
募强村~209村庄
传说早在村前有古墓,人们叫墓洼,后把墓改为募又更名为“募强”。地处募强村而得名。1949年设募强为行政村,后改为乡。1959年至1965年,属兴县大峪…[详细]
马家山村~210村庄
地处山头,马姓居多,故名。地处马家山村而得名。1959年至1965年,属兴县大峪口公社。1965年9月改为樊家圪达公社。1967年改称圪达上公社。19…[详细]

地名由来:

因该地早时樊姓者居多,原名樊家圪垯,后简化为现名。

基本介绍:

兴县辖乡。1958年建圪达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155.3平方公里,人口0.7万。枣圪公路通往县城。辖大峪口、牛家川、百家山、圪达上、杨角角、佛堂、风春、落永角、募强、白家山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谷子,兼产豆类、枣。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兴县六区,分设大峪口、佛堂、募强3个行政村。

1955年1月,原六区更名为二区。

1956年3月,撤销二区,大峪口乡并入佛堂、募强2乡。

1958年9月,佛堂、募强2乡合并为樊家圪垯乡。

月内更名为建设人民公社,12月,并入蔡家会人民公社。

1959年3月,设立大峪口人民公社;1965年9月,更名为樊家圪垯人民公社。

1967年,更名为圪垯上人民公社;1973年3月,划归临县。

1976年1月,复

+查看详细圪垯上乡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圪垯上乡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