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张乡 | 隶属:浮山县 |
区划代码:141027201 | 代码前6位:141027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晋L |
长途区号:0357 | 邮政编码:041000 |
辖区面积:约5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9万人 |
人口密度:约218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驻地:东张村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东张村 | ~200 | 乡中心区 | 该村原有四大姓氏分别为张、严、李、崔。当时张姓人氏多居住与东边的平垣地区,而严、李、崔大部分居住于坡与沟内。故依照姓氏称为东张村。1949年10月属浮…[详细] |
西张村 | ~202 | 村庄 | 位于东张的西面,故名西张。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张家坡管理区;1962年设立张家坡大队;1984年7月撤消张家坡大队,设立…[详细] |
南卫村 | ~204 | 村庄 | 该村原名南王,因此村卫姓人多,并因与城北的南王同名,故于民国24年修改县志时改为南卫。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南卫管理区;1…[详细] |
卫村村 | ~206 | 村庄 | 以卫氏家族群居此地,耕作生活,故名卫村。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卫村管理区;1962年设立卫村大队;1984年7月撤消卫村大…[详细] |
蛟头河村 | ~207 | 村庄 | 据传有一年下大雨,水涨流急,两岸淹没,大水之中显一龙头,因此名为蛟头河。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蛟头河管理区;1962年设立…[详细] |
香贯村 | ~208 | 村庄 | 传说香贯是人们去天圣宫烧香求愿必经之地。很早以前这里林木丛生,猛兽出没,人们结伴焚香求愿,香客不断,故名香贯村。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详细] |
贯里村 | ~210 | 村庄 | 该村原名观里,位于天圣宫附近,道教信徒在此居住,故名贯里。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贯里村管理区;1962年设立贯里大队;19…[详细] |
辛壁村 | ~211 | 村庄 | 该村地势险要结合天干辛得名辛壁。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辛壁管理区;1962年设立辛壁大队;1984年7月撤消辛壁大队,设立…[详细] |
李村村 | ~216 | 村庄 | 最早以李姓人居住,故此得名李村。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李村管理区;1962年设立李村大队;1984年7月撤消李村大队,设立…[详细] |
张家坡村 | ~219 | 村庄 | 地处半山坡,张姓居多,而命名张家坡。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张家坡管理区;1962年设立张家坡大队;1984年7月撤消张家坡…[详细] |
南畔桥村 | ~222 | 村庄 | 南畔桥是桥名,由桥名代村名,故名南畔桥村。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南畔桥管理区;1962年设立南畔桥大队;1984年7月撤消…[详细] |
冯村村 | ~227 | 村庄 | 原“冯氏”家族一家留姓至今,以“冯”为主,而得此名。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三区管辖;1958年9月为冯村管理区;1962年设立冯村大队;1984年7…[详细] |
地名由来:
因乡人民政府驻东张村而得名。该村庄位于浮山县东部且在一个多数人姓张的村子,而得名东张。
基本介绍:
东张乡位于浮山县最南端,东为二峰山矿区,北与响水河镇相依,西靠槐埝乡,南接翼城,交通四通八达,临翼公路干线穿乡而过。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总人口11905人,辖区面积5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950亩。该乡以农业、铁矿业为主导产业,近些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康,是远近闻名的“小康之乡”,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1426万元,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
该乡在农业方面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从2000年开始,为增加农民收入,乡党委、政府在全乡范围内连续3年实施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核桃工程”,截止2004年已发展地埂核桃10万株,核桃园2000亩。目前已见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属浮山县二区;1958年9月隶属响水河人民公社;1962年5月成立东张人民公社;1984年7月撤消东张人民公社,设立东张乡至今。
区划: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张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