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埕口镇 | 隶属:无棣县 |
区划代码:371623104 | 代码前6位:371623 |
行政区域:山东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鲁M |
长途区号:0543 | 邮政编码:256600 |
辖区面积:约33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8万人 |
人口密度:约7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埕口东北村 | ~200 | 镇中心区 | 东北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南。220户、751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50亩,以海水养殖、个体经营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60人,年人均纯收…[详细] |
埕口东南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东南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南。232户、738人,党员23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25亩,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28人,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详细] |
埕口西南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西南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南。180户、732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220亩,以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43人,年人均纯收入410…[详细] |
埕口西北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西北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南。80户、267人,党员14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15亩,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38人,年人均纯收入6000…[详细] |
埕口新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埕口新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南首,大济路左侧。72户、215人,党员16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96.7亩,以经商、务工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70人,…[详细] |
后埕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后埕村位于埕口镇政府以北1华里,东临大济路,西邻漳卫新河,北邻西郭村。300户、1100人,党员30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826亩,以农业为主导…[详细] |
孟家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孟家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北。274户、918人,党员22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64亩,以养殖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40人,年人均纯收入8600元…[详细] |
东官村 | ~207 | 村庄 | 东官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北。173户、567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321亩,以外出打工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96人,年人均纯收入300…[详细] |
信家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信家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北,大济路西。267户、876人,党员32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239亩,以农业、盐业、海水养殖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12…[详细] |
东郭村 | ~209 | 村庄 | 东郭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北。189户、563人,党员11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426亩,以养殖、渔业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150人,年人均纯收入8…[详细] |
西郭村 | ~210 | 村庄 | 西郭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北。70户、245人,党员9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38亩,以海水养殖、农业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38人,年人均纯收入82…[详细] |
张家山子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张家山子村位于埕口镇政府北。187户、685人,党员25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430亩,以海水养殖、盐业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92人,年人均纯…[详细] |
李家山子村 | ~212 | 村庄 | 李家山子村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东北部,距镇政府约2公里。178户、473人,党员10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92亩,以畜牧养殖、务工为主导产业,外出…[详细] |
邢家山子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邢家山子村位于埕口镇东。136户、499人,党员16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77亩,以海水养殖、棉花种植、外出务工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154人…[详细] |
黄瓜岭村 | ~214 | 村庄 | 黄瓜岭村位于埕口镇东部,东临马山子镇,西邻郭桥村,南邻商河庄村,北靠马颊河。502户、1399人,党员29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5212亩,以农…[详细] |
商河庄村 | ~215 | 村庄 | 商河庄村位于马颊河南,孙岔路北。570户、1448人,党员50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607亩,以棉花种植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380人,年人…[详细] |
宋王村 | ~216 | 村庄 | 宋王村位于埕口镇南部,孙岔路以南。512户、1730人,党员49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2713亩,以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160人,年…[详细] |
赵郭桥村 | ~217 | 村庄 | 赵郭桥村位于埕口镇南部,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北临孙岔路。157户、543人,党员18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679亩,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详细] |
吴郭桥村 | ~218 | 村庄 | 吴郭桥村位于埕口镇南部,临孙岔路。82户、320人,党员8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460亩,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41人,年人均纯收入60…[详细] |
刘郭桥村 | ~219 | 村庄 | 刘郭桥村位于埕口镇南部,孙岔路以南,德惠新河以西。375户、1039人,党员23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567亩,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详细] |
张郭桥村 | ~220 | 村庄 | 张郭桥村位于埕口镇南部,孙岔路以南。97户、320人,党员8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120亩,以农业种植及养殖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员35人,年…[详细] |
冯家庄村 | ~221 | 镇乡结合区 | 冯家庄村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以南约2公里,西临大济路。510户、1567人,党员21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260亩,以劳务输出、三产服务为主导产业…[详细] |
孙家眨河村 | ~222 | 村庄 | 孙家眨河村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以南约6公里,西邻小泊头镇,南邻碣石山镇,北临马颊河。472户、1583人,党员32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3331亩…[详细] |
塘坊村 | ~223 | 镇乡结合区 | 塘坊村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以南约5公里,东临大济路。109户、400人,党员16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700亩,以外出务工、运输、加工为主导产业,…[详细] |
牛岚中村 | ~224 | 镇乡结合区 | 牛岚中村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东临大济路,北临漳卫新河。222户、686人,党员23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80亩,以农业、贝砂加工为主…[详细] |
牛岚东村 | ~225 | 镇乡结合区 | 牛岚东村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以南约3公里。238户、601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20亩,以外出务工、运输、加工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人…[详细] |
牛岚西村 | ~226 | 镇乡结合区 | 牛岚西村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136户、532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642.5亩,以外出务工、运输、养殖为主导产业,外出务工…[详细] |
水沟村 | ~227 | 镇乡结合区 | 水沟村位于埕口镇政府驻地以北7公里,大济路以西。360户、1300人,党员36人,村民代表30人。滩涂面积5700亩,以海水养殖、船舶维修、盐业生产为…[详细] |
大口河村 | ~228 | 村庄 | 大口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汪子村 | ~229 | 村庄 | 汪子村位于埕口镇北部,濒临渤海,是季节性渔村。60户、182人,党员11人,村民代表30人。以捕捞养殖为主导产业,养殖面积38000亩,外出务工人员3…[详细] |
地名由来: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埕口村,故名埕口镇。明永乐二年(1404),李埕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取村名为李家埕子,永乐四年(1406),杜姓又到此立村,称杜家埕子,永乐十五年(1417)侯姓在李、杜二埕子后建村,称后埕子,李、杜二埕子合并为前埕子,清雍正二年(1724),前埕子建立码头,改称为埕子口,为无棣沿海重要口岸,后简称为埕口。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埕口镇为2022年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2014年7月,埕口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无棣县埕口镇地处山东省最北端,濒临渤海,素有""山东北大门""之称。总面积156平方公里,30个行政村,2.19万人。大济路(大口河至济南)纵贯全境,是-及山东半岛一带通往京津塘地区的交通要道,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骅大港隔河,相望,规模宏大的绿色化工企业""鲁北企业集团""座落于境内。鲁北高科技城、鲁冀大桥(由大口河通往黄骅港的铁路、公路桥)建设被列为全省十五规划重点工程,并且鲁北高科技城已峻工使用。
全镇拥有海岸线27公里,浅海滩涂50万亩,现已开发海水养殖面积3万亩,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梭子蟹、东方对虾等为主要养殖品种,年产对虾70多万公斤,创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
无影山遗址位于无棣县埕口镇邢山子村东南2公里处,鲁北化工厂北,民国版《无棣县志》对无影山记载:“无影山在县城北100里,高阜叠起,俗称乱山子,产金顶艾,灸病甚验,土中有折戟故剑人当掘的得之。
广武城遗址位于无棣县埕口镇埕口村东北15公里,高坨子河东岸。据《海丰县志》载,该城相传为西汉初广武君李左车所驻,故名车网城,后周及唐曾驻兵于此,当时是海关要塞,水路交通要道。因受海潮冲刷,现
历史沿革:
1946年7月为埕口区,1948年3月划归海滨县,1950年1月复归无棣。
1958年9月建为火炬公社,同年12月更名埕口公社,1984年5月建为埕口乡,1994年10月24日改建为埕口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