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山东省 > 济南市 > 莱芜区 > 苗山镇 > 黄崖村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黄崖村

[移动版]
地名:黄崖村隶属:苗山镇
区划代码:371202105266代码前6位:371202
行政级别:村车牌代码:鲁S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城乡分类:村庄分类代码:220

黄崖村位于莱城东24公里处,西距镇驻地12公里。东界淄博市博山区,南临王鲁山水库,地处山丘,耕地667亩,265户,787口人。

据《魏氏谱》记载:清光绪年间熊姓由蒙阴县迁此建村,因址在黄土崖下,故名为黄崖。建国前黄崖村归属西石马区;1952年隶属莱芜县第十区;1953年属莱芜县古山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隶属常庄公社;1984年3月常庄办事处成立,黄崖村隶属常庄乡;1985年办事处撤销,隶属常庄乡;2001年苗山、常庄、见马合乡并镇,黄崖村隶属苗山镇至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崖村除熊姓外,申姓为多,由清道光年间从口镇迁入,其他依次为张、杨、尚、翟、孙、李、刘等姓氏。据传,亓、于、韩姓也曾住过,地名亓家岭、于家沟、韩家林。祖祖辈辈的黄崖人在这方圆10多公里的土地上,靠着勤劳的双手改造、点缀着这块黄金宝地。据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崮山乡‘黄崖村”。那时村民的生产方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黄崖人也开创了历史新纪元。1954年杨其福、熊贤德、熊方木等人带头组建了初级社,后与古山、黄崖、高塘、兰子等村组成高级社。人民公社化后,1959年2月成立黄崖大队,下辖四个生产队。1982年大队改为村。

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农业学大寨”热潮中,黄崖人在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改河造田,兴修水库,筑路垒堰,植树造林,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先后修建了李家峪、西沟两座水库,北洼、下场两座扬水站,新增耕地200亩。如今的村东、村南、转山子等农田,均是当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当年营造的封山果园,鹰拐顶山林,南圈、东峪山林现已承包给村民。每年承包者和集体均有可观的收入。

世纪之交,黄崖人没有就此止步。新一届村委会始终不忘“要想富,先修路”。1998年至2000年在东西两庄之间修建混凝土桥,结束了祖祖辈辈推车蹚河,挑担过小桥的历史。2000年整治北岭、西山后猪脸地200余亩,修建通往王鲁山生产路一条。2002年春又利用大型机械修通了往东台的宽敞生产路,圆了村民天堑变通途之梦。

黄崖村在解放前因生活贫穷,办不起学校。1954年正式设立小学,王济平任校长。1975年建五二制学校,1979年冬初中班合并到古山联中。2000年村小学合并到古山联小。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2年,村里共考取15名大中专学生。

黄崖村注重现代化建设和改善村民的生活。1970年村中通电,如今电视已普及,80%的户安上有线电视,新结婚家庭都有高级组合家具,电话达80余部,摩托车100多辆,3户有了私人轿车。

黄崖村虽然庄小,人少,但为社会贡献的热情不小。在抗日战争时期有10人参加八路军,有7人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生命。雪野水库、乔店水库、红旗水库、辛大铁路,也有黄崖人洒下的汗水。现在苗山镇常庄片两个著名的纳税大户均是黄崖人。文宝工艺品公司经理熊九文,飞翔公司经理申其孝都为莱城区招商引资做出了突出贡献。文宝工艺品公司在2001年就纳税几十万元,因贡献突出,市政府奖励夏力轿车一辆。如今公司职工达300余人,产品远销国内外。飞翔公司的起钉器也供不应求,两公司红红火火,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黄崖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苗山镇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