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头源村
村庄由来 河头源村村史记载,现在的河头源村与郭家庄村原属一个自然村,原名胶县德胜农业合作社。1955年为初级合作社,属胶县第一区公所领导,1957年转为高级农业合作社,属永安乡领导,1958年上半年成立人民公社,本年成立人民公社第二营,1962年改为郭家庄生产大队,1963年后改为现在的郭家庄与河头源两个行政村。
政区人口
河头源村隶属胶州市中云街道办事处,北接中云街道办事处方井居民委员会,南靠中云街道办事处油房台子村,西邻杭州路,东连阜安街道办事处胜利村。总面积28.2公顷。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村庄经济的发展,原连接各个自然村的土地,逐步被城市建设征用和村工商企业利用,使农村户口单一的村落,涌入了大量城市居民和外乡迁来人口。1995年,根据胶州市对城市居民实行属地化管理的规定,组建河头源居民委员会,实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2005年,全村有210户,村民705人,居民1200人。
经济状况 河头源村在三中全会以前全村粮食在260公斤左右,每个工日6至8角钱,直到1990年河头源村依然过着依靠种地糊口,全体村民过着艰苦而又平淡的日子。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河头源村的耕地逐年减少,到1990年全村土地耕种方式有了改变,由三中全会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变为多数社员将少量土地无偿交由部分社员耕种,农业税等一切费用由村集体代交,到2000年全村已无土地耕种。
河头源村的工业企业的发展始于1974年,当时的河头源大队成立了自行车修理行、磨面坊、豆腐坊、面条加工等小型作坊,当时全村收入不足4万元。三中全会以后强村富民就成了河头源村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当时党支部就带领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大胆开拓,先后在村里成立了胶州市螺钉厂、麻纺厂、农修厂、织袜厂和建筑修缮队,经村两委的大胆设想和拼搏,走出了一条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外资共同发展的路子,到2005年发展到外资企业10处。全村固定资产已达5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500元,年上交税金1800多万元。
外向型经济始于1995年,引进韩国企业木友机械后,实行了大胆筑巢引凤的战略,到2005年村里共投资3000万元形成了胶州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
村居建设 河头源村两委重视文化科技知识。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河头源村幼儿园,从当时的土台子,黑房子到现在的现代化教学条件。2001年投资200万元建起了三层楼房并选配了有高等学历的老师,被青岛市评为示范幼儿园。现在村内有文化大院、青年活动室、图书室、娱乐室、妇女之家、老年门球场、篮球场和广场等,现在的河头源村大街小巷绿化、美化、硬化,路灯成行,处处散发着新型村庄的生机。在这十几年里先后建设了胶州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和第一个村级居民小区。现在河头源村的村民粮油全部由村里供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助金,孩子入托至9年义务教育的费用全部由村里负担,全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深入有效地开展了群众性的创“三户”(双文明户、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村群众以争做“文明村民”、“文明家庭”为荣。连续10多年被评为胶州市“十强村庄”。
联系电话:86-0532-87266079
河头源社区附近有少海风景区、胶州九兴艺术馆、麻湾渔乐园、玉皇庙古村落景区、高凤翰纪念馆、胶州艾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胶北西红柿、柳沟小米、和睦屯西瓜、胶西马铃薯等特产,有胶州秧歌、崂山道教音乐、大泽山葡萄节、崂山民间故事、孙膑拳等民俗文化。
区划: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中云街道·河头源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