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岭村位于莱城东南20公里处。东邻银山村,西接北赵家峪村,南与城子坡陶家岭、周家坡村相接,北为里辛村。张家岭地处丘陵,耕地面积89.9亩,150户,413口人。
据1989年8月所立村碑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张姓建村,因址在山岭,冠以姓氏,故名张家岭。据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市志》记载:“里辛乡•张家岭”。
据《莱芜市志》载,张家岭村清末属莱芜东乡里辛保;民国初属颜庄区;1941年莱芜三县分治,大区划小区,张家岭属新甫县清泥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张家岭属莱芜县颜庄区;1958年10月撤消区级建制成立人民公社,张家岭村属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郑王庄与颜庄两个公社合并,张家岭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颜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小乡并大乡,张家岭属里辛乡,后乡改镇,张家岭属里辛镇至今。
张家岭村建村已有300多年历史,自明朝万历年间起,张家岭村民聚居此处,繁衍生息。现有陶、吕、赵、李、吴、董、王、刘八姓,八姓当中陶姓居多,约占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村民不分宗族、贫富,世代和睦相处,勤劳朴实。东西两自然村之间,有一天然岭沟,呈南北走势。沟南头有一口泉井,常年不干,清澈的泉水长流不息。近旁形成一水汪,汪中有一巨石酷似龙头,此沟向北顺势蜿蜒至里辛河,似龙身龙尾,因而得名龙汪沟。早年村民饮水、浇苗均从这里挑水用。
张家岭东邻银山,《莱芜矿志》记载,据说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曾带兵在此开矿,现如今唐、清铁矿遗址于1998年被定为钢城区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解放前,这里是土匪出没的地方,猖匪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张家岭几经匪患,苦不堪言,加之天旱颗粒不收,民不聊生。勤劳勇敢的张家岭人,不惧匪患天灾,为了生存,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投身到革命斗争中,与敌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当年仅23岁任淮安县县委书记的陶守全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解放后,张家岭人过上了新生活。从初级社到人民公社,张家岭实行了“地四劳六”的分粮制到“按劳分配”的过渡。1979年,张家岭村实行了分地到户、“人劳各半”分配。1982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张家岭村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地处丘陵的张家岭可耕地少,水浇地更少。自1976年起,党支部村委会几届负责人把兴修水利工程纳入了议事日程,组织规划,带领施工,修起了两条达1800米长的水渠,充分利用钢厂废水灌溉农田,使粮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口粮实现自给,甩掉了长期吃国家统销粮的帽子。
张家岭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崇尚文明科学。1965年,利用四间旧草房成立了本村第一所小学。1985年废旧立新,在村北建起了一所砖瓦结构的新校,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其中教室6间,办公室2间,伙房1间,仪器室2间,厕所2间,大门1座,院墙110米;1994年,村里投资11万元,五村联办,建起高标准现代化的教学楼,原校舍改用于村委办公室和本村幼儿园。自恢复高考以来本村已有4人考入大学本科,6人上大专,13人读中专(含技校生)。
1992年莱芜建立地级市以来,张家岭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村两委的负责人带领大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1990年村办企业有石料场一处,名为白云石场,年产石料十几万方,劳动力40余人。铁矿石场开采史较长,1958年大炼纲铁开矿,由颜庄人民公社主管,1960年归属沂蒙钢铁厂教养队开采。自1983年至今,由本村主持挖掘,隶属村办企业。运输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全村150户,413口人中,运输专业户就达43户,各种运输车50辆(台)。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除此之外三大片林果园,在“30年不交提留,30年后归村所有”优惠政策激励下,现已开花结果,果农得到了经济实惠。村委以优价提供6亩土地,由个人挑头投资21万元,建起了花卉基地,花的种类上百种,市场营销前景甚好,个体收入颇丰。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甜头。1987年架设水管到村街,定点设管让村民吃上了半自来水。1994年村领导与钢厂多次协商,投资四万余元,引水入户吃上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1998年,全村电路改造,投资6万余元,新购变压器两台,整修线路4华里,使村民用电由原来的1元/度降到了现在的0.52元/度,大大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加强村内道路建设,2001年,全村120米长的主干道全部铺成宽5米,厚0.30米的水泥路,给村民及运输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村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住上了新瓦房,看上了大彩电,出门坐上车,电话通天下。
如今张家岭村400多名村民正用双手和智慧描绘张家岭村的锦绣蓝图,张家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张家岭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