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灰窑回族乡 | 隶属:平安区 |
区划代码:632121201 | 代码前6位:632121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青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辖区面积:约8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8000人 |
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石灰窑村 | ~200 | 乡中心区 | 据传在500年前,修建离此不远的夏宗寺时,曾在此地建窑烧石灰,故取名石灰窑。1979年称石灰窑大队,1984年5月改称石灰窑村村民委员会,自命名起沿用…[详细] |
宜麻村 | ~201 | 村庄 | 因“宜麻”为当地方言,意为用土打成的庄廓,故名。1938年隶属西宁县二区紫菜乡宜麻,1979年平安建县后称平安县石灰窑公社宜麻大队,1984年5月改名…[详细] |
业隆村 | ~202 | 村庄 | 意为牦牛沟,故名。1938年隶属西宁县二区紫菜乡业隆村,1979年改业隆大队,1984年5月改名业隆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黎明村 | ~203 | 村庄 | 寓意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故名。1979年称黎明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后称黎明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阳坡山村 | ~204 | 村庄 | 本村地处朝阳的山坡上,故取名阳坡山村。1979年称阳坡山大队,1984年5月改称阳坡山村村民委员会,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详细] |
窑庄村 | ~205 | 村庄 | 先民最初居住窑洞,故名。1979年称窑庄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改名窑庄村村民委员会,自命名起沿用至今。…[详细] |
处处沟村 | ~206 | 村庄 | 处处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崖村 | ~207 | 村庄 | 红崖村位于青海省平安县石灰窑乡西南6Km处,属脑山地区,是十四世0-的出生地。红崖村现有农户64户268人,其中藏族39户158人,汉族25户110人…[详细] |
下河滩村 | ~208 | 村庄 | 原下河滩村与唐隆台、上唐隆台合称唐隆台,下河滩位于唐隆台下方,故名。1979年称上庄大队,1984年7月改称下河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唐隆台村 | ~209 | 村庄 | 唐”为平滩,“隆”为沟,意为沟内的平台,故名。1947年6月隶属湟中县二区称为唐隆台乡,1955年改名为中庄,1961年9月隶属西宁市平安区称为石灰窑…[详细] |
上唐隆村 | ~210 | 村庄 | 上唐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上法台村 | ~211 | 村庄 | 据传明朝时,西宁卫曾派人在此审讯过杀人罪犯,地处上端,故名。1958年上法台与下法台村为一个大队称法台大队,1984年5月改名平安县石灰窑乡上法台村村…[详细] |
下法台村 | ~212 | 村庄 | 明朝时西宁卫曾派人在此审讯过杀人罪犯,又地处下端,故名。1984年改名下法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石卦寺村 | ~213 | 村庄 | 清乾隆三年(1738),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奏准建城堡,城北小山上有一小庙,当地人称为皅思观,后毁于兵燹,又在旧址重建,遂称古城,故名。1978年以前隶…[详细] |
地名由来:
此地在修建夏宗寺时,曾在此建窑烧制石灰而得名。
基本介绍:
石灰窑回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3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38.5%。面积80.4平方千米。辖下河滩、石灰窑、业隆、唐隆台、黎明、上法台、上唐隆台、窑庄、下法台、阳坡山、石挂寺、宜麻、处处尔沟、红崖14个村委会。始建于民国时期,原称唐隆台乡,隶属西宁县。1946年归湟中县。解放初为湟中县第二区、第十一区辖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辖地。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1年分设石灰窑公社。1962年复归湟中县。1978年划归平安县,1984年复称石灰窑乡,同年 8月改设石灰窑回族乡。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
西汉时,属安夷县(今平安县)。
元时,地属平戎驿。
明时,为所筑平戎城辖地。
清代,平安县城改名为平安镇时,与其同属西宁县。
民国时期,称唐隆台乡,隶属西宁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归湟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湟中县第二区、第十一区辖乡。
1958年,为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
1960年,刘归西宁市。
1961年,分设石灰窑公社。
1962年,复归湟中县。
1978年,划归平安县。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