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陕西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2]
陕西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2]
铜川古称铜官(同官),因境内古河铜官川而得名。446年,北魏设置铜官县。575年,北周县名改为同官县。此后历朝历代,基本沿用“同官”之名。1946年,因同官和潼关二县同音,容易混淆,随即更名铜川县。 [详细] |
王益区名源于王益村,《同官县志》曰:“王益村,元宗室益王之后,入明以王为姓,居此村,故名。 [详细] |
印台古称同官,因相传轩辕黄帝置印于此得名。 [详细] |
耀州区唐时置耀州,县境内有宝鉴山,遇丰年山中光耀明如镜而得名。唐天佑三年(公元904年)设州,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州立县,2002年改设耀州区。 [详细] |
宜君县,因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帝国君王在此兴建避暑行宫,而有“宜君”之称。 [详细]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里的陈仓,即是今天的宝鸡。宝鸡古称陈仓,因唐代城东南的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757年,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逃到陈仓以后,被叛军逼入山中,且已经无路可逃。老皇帝心里当即凉了大半截。未曾想此时却有山鸡忽然而至,盘旋啼鸣。随后风云突变,叛军溃退,局势明朗。山鸡后来化作石鸡,矗立在陈仓山上。老皇帝认为“石鸡啼鸣”乃祥瑞之兆。有了皇帝金口玉言,陈仓自然而然地也就改为了宝鸡。 [详细] |
渭滨区地处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宝鸡市的主城区,因濒临渭水而得名,是宝鸡市的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842平方公里,人口44.5万,辖五镇五个街道办事处,104个行政村、56个社区,城市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渭滨历史文化悠久。渭滨文化底蕴深厚,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辖区各类文化遗存403处,其中70%为仰韶文化遗存,累计出土周秦时期青铜器7000多件。石鼓山出土的先秦石鼓、石鼓文被…… [详细] |
因境内建有元末道教“金台观”而得名,此观是太极拳鼻祖张三丰的修道之处。 [详细] |
因传说“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凤翔古称雍,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在雍城设雍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雍县为凤翔县。 [详细] |
岐山古称“西岐”,地处宝鸡市东部,八百里秦川西端。东与扶风县、眉县接壤,南邻太白县,西与凤翔区、陈仓区毗邻,北与麟游县相连。因其境内东北部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详细] |
因汉武帝取“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改主爵都尉设“右扶风”职官而演化得名。 [详细] |
因辖区地有西周封邑称“郿”而得名,秦代设县,故名眉县。 [详细] |
千阳县原名汧阳县,因县城位于千(汧)河以北得名。 [详细] |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