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新场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新场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原新场镇第一、第二街道居民委员会和文昌村、河坝村1949年属大邑县新新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保。

1950年废保置村设为新新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村,又名新市村、清源村、同灰村、河心村。

1953年9月,新市村和清源村划出新新乡置为新场镇第一、第二两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新场镇并入新新乡,同时成立清源人民公社,原新场镇第一、第二街道居民委员会编为公社直属大队,原新新乡同庆村、河心村编为公社第三第四两个中队。

1959年初清源公社更名为新场公社,同年7年中队改称为“管理区”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

故分别为直属大队,第三大队、第四大队。

1963年3月复置为新场镇,新场公社直属大队改为新场镇第一和第二两个街道居委会。

1981年3月31日新场公社第三、第四大队分别更名为文昌大队和河坝大队,1984年3月底改称为新场乡文昌村和河坝村。

1985年9月底新场乡并入新场镇,名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新场镇第一街道居委会、第二街道居委会、文昌村、河坝村合并设置为新场镇文昌社区、所辖27个居民小组和村民小组统一改称为居民小组,至今。

原灯笼村和清泉村1949年分别属大邑县敦义乡第七保和第一保。

1950年12月“土改”结束时设置为敦义乡敦义村和清泉村。

1961年分别为敦义人民公社第八和第十三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第八、第十三大队更名为灯笼大队和清泉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为敦义乡灯笼村和清泉村。

1992年10月14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新场镇,1999年10月11日敦义乡又划出复置,2004年9月8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王泗镇,其间灯笼村、清泉村名称不变。

2005年5月20日两个村合并设置为王泗镇灯笼社区,所辖14个村民小组改称为居民小组。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灯笼社区和杨店村合并为灯笼社区。

1949年,原丰都村和九皋村分别属大邑县敦义乡第三保和第四保,1951年10月”土地“结束时设置为敦义乡”丰妙村“和”九皋村“,”丰妙“是”“丰(都)庙”的谐音字。

1961年两村分别属敦义人民公社第六和第十二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第六、第十二大队更名为丰都大队和九皋大队,1984年3月底改称为敦义乡丰都村和九皋村,1992年10月14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新场镇,1999年10月11日敦义乡又划出复置。

2004年9月8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王泗镇,其间丰都村、九皋村名称不变。

2005年5月20日两个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原丰都村村名。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文笔村和丰都村合并为丰都社区。

原广福村、虎跳村1949年属大邑县新新乡第十一保和第十四保。

1950年12月废保置村为新新乡第十一村和第十四村,又名和平村和英明村。

1955年改称为第十村和第十三村。

1958年10月新新乡成立清源人民公社,设为公社第十中队和第十三中队。

1959年初清源公社改名为新场公社,同年7月中队改称为管理区,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

故为第十大队和第十三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广福大队和虎跳大队,分别因境内有广福寺和虎跳河(即䢺江河分段名称),故名,1984年3月底改称为新场乡广福村和虎跳村。

1985年9月新场乡并入新场镇,各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20日广福村和虎跳村合并为1个村,命名为“川王村”。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川王村和双井村合并为川王社区。

1949年属大邑县新场乡第六保。

1950年12月废保置村为新新乡第六村,又名“分水村”,因境内有地名分水庙故名。

1956年建为新新乡东升农业合作社。

1958年10月新新乡成立清源人民公社,被编为公社第六中队。

1959年初清源公社更名为新场公社,同年7月第六中队改为公社第六管理区。

1961年改为公社第六生产大队(并从中划出韩营、周石桥等地置为第十四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桐林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为新场乡桐林村。

1985年新场乡并入新场镇,桐林村村名不变。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桐林村和揭家村合并为桐林社区。

1949年,原龙桥村属大邑县敦义乡第十一保,原梧桐村则属第七保和第九保。

1951年10月“土改”结束时属“和平村”和“黄土村”。

1958年10月分属敦义人民公社第三和第二管理区。

1961年第三管理区调整为公社第三生产大队,第二管理区分设为第二、第九两个生产大队,梧桐村属第九大队。

1981年3月31日第三大队更名为龙桥大队,第九大队更各为梧桐大队(第二大队更名黄土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敦义乡龙桥村和梧桐村。

1992年10月14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新场镇,1999年10月11日敦义乡划出复置,2004年9月8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王泗镇,其间龙桥村、梧桐村名称未变。

2005年5月20日龙桥村、梧桐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原龙桥村村名,至今。

1949年属大邑县敦义乡第八保,1951年10月“土改”结束时设置为敦义乡西安村。

1957年属敦义乡第一联社。

1958年属敦义人民公社第一管理区。

1961年一管区调整为公社第一生产大队和第十四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公社西安大队和先山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为敦义乡西安村和先山村。

1992年10月14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新场镇。

1998年10月11日敦义乡又划入复置,2004年9月8日敦义乡并入王泗镇,西安村和先山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西安村,先山村合并为1个村,村名沿用西安村之名。

2019年12月19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西安村划归新场镇管辖,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后,西安村村改居,改为西安社区。

原石虎村和潘店村1949年属大邑县新新乡第五保和第七保。

1950年12月废保置村为新新乡第五村和第七村,又名石虎村和万寿村。

1954年石虎村建“曙东初级全作社”,1956年万寿村建“霞光家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10月新新乡成立清源人民公社,曙东社设置为公社第五中队,霞光社设置为第七中队。

1959年初清源公社更名为新场公社,同年7月各中队改为管理区。

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故为第五和第七生产大队,并从第七大队划出七家寺(揭家寺)、万巷子、陈石桅杆等地置为第一大队。

1981年3月31日第五、第七大队更名为石虎大队和潘店大队,1984年3月底改称为新场乡石虎村和潘店村。

1985年9月新场乡并入新场镇,各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石虎村、潘店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石虎村村名。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后村改居,变为石虎社区,至今。

1949年属大邑县敦义乡第二保。

1950年12月废保置为敦义乡第二村,又名安乐村。

1955年划属大邑县新新乡。

1958年10月新新乡成立清源人民公社,被设置为公社第二中队。

1959年初清源公社更名为新场公社,同年7月各“中队”改为“管理”区。

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故为公社第二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头堰大队”,因境内有头堰和头堰半边街,故名。

1984年3月底改称为新场乡头堰村。

1985年9月新场乡并入新场镇,头堰村名称不变沿用至今。

原同心村、八田村1949年属大邑县新新乡第十保和第九保。

1950年12月废保置村为新新乡第十村和第九村。

又名同心村和同协村。

1955年改称为第九村和第八村。

1958年10月新新乡成立清源人民公社,设置为公社第九中队和第八中队。

1959年初清源公社更名为新场公社,同年7月公社各中队改为“管理区”。

1961年管理区又改为生产大队,故为九大队和八大队。

1981年3月31日九大队、八大队更名为同心大队和八田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公社”为“乡”、“大队”为“村”故为新场乡同心村和八田村。

1985年9月新场乡并入新场镇,各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同心村、八田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同心村村名,至今。

原李安村和红豆村1949年分属大邑县敦义乡第十一保和第五保。

1951年10月“土改”结束时设置为敦义乡李安村和花果村,花果村因境内有“李花牌坊”和“红豆树”的地名,红豆树以豆为果,故名花果树。

1957年两村均属敦义乡“第四联社”,1958年10月属敦义乡人民公社第四管理区。

1961年第四管理区调整为公社第四和第十一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第四、第十一大队更名为李安大队和红豆大队,1984年3月底改称为敦义乡李安村和红豆村。

1992年10月14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新场镇,1999年10月11日敦义乡又划出复置,2004年9月8日敦义乡并入大邑县王泗镇,其间李安村、红豆村名称不变。

2005年5月20日李安村红豆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原李安村村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