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年间称枫桥市,为吴县二市之一。 1912年,枫津河南北分属吴县木渎市、浒关市。 1929年,分属吴县第二区、第一区。 1934年,分属吴县第二区、第四区。 1947年,改属吴县吴西区、浒关区。 1949年5月,分属吴县木渎区、浒关区。 1950年3月,属枫桥区。 1954年9月,划属苏州郊区。 1957年12月,属枫桥乡。 1958年7月,除枫桥集镇及运河以东的新兴高级社外,划归吴县;9月,改为枫桥人民公社。 1983年7月,复为枫桥乡。 1986年12月,撤乡,改为枫桥镇。 1988年3月,狮山、何山2个村划归苏州郊区横塘乡。 1993年3月,徐何、金庄、典桥3个村划由苏州新区管委会代管。 1994年6月,枫桥镇划由苏州新区管委会代管。 2002年7月,划归虎丘区。 2003年12月,撤镇,改设枫桥街道。 |
根据晚唐陆广微《吴地记》载,吴县二十都,西华为其辖都之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于吴越地置会稽郡,始设吴县。 西华(镇湖)属吴县。 汉唐时代,苏州、吴郡曾经数度互改,但西华均属吴县辖地。 据宋代王存所纂《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西华乡,隶属吴县,元至清代沿袭旧制。 清代后叶西华乡隶属长洲县。 民国元年(1912年)西华隶属吴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西华、长巷乡设团乡局,下设两个(马舍、孙舍)事务会。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八月实施区、乡、镇建制,光福、西华两乡并为吴县第三(光福)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西华沦陷。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伪吴县知事公署划定乡镇区域,西华建乡公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伪吴县政府恢复吴县西华镇建制。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七月,伪吴县第三(光福)区改为第六(光福)区,辖光福、西华等4镇22个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十五日,抗日战争胜利,伪吴县第六(光福)区复改为吴县第三(光福)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吴县将原第二(木渎)区、第三(光福)区合并为吴西区,辖西华、石帆等乡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6年)二月并编乡镇,西华镇仍隶属吴西区。 1949年4月27日,西华解放,建西华镇,隶吴县木渎区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区乡调整,西华隶属光福区辖,撤销西华镇建制,划建青龙、镇湖、山湖等三个乡。 1956年4月,吴县撤销区级建制,西华的青龙、镇湖、山湖三乡合并,成立镇湖乡,共建17个行政村(社)。 1958年10月,成立吴县镇湖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并划建上山、大连、马市、西京、寺桥、新桥、邢旺、杵山、石帆、马山、马桥、市岸等12个大队。 1962年西村从市岸大队分出成立西村大队。 1983年7月政社分设,恢复镇湖乡建置,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全乡共有13个行政村。 1995年11月镇湖乡改建为镇湖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
1912年,境域属吴县浒关市。 1931年,分属吴县第一区、第三区。 1934年,属吴县第四区。 1947年,属浒关区。 1950年3月,境内设通安、新合、金墅、彭山4乡,属吴县浒关区。 1956年1月,彭山乡辖域分别并入通安、金墅2乡,新合乡辖域分别并入浒管、新华2乡,其中金墅乡属光福区,其他仍属浒关区。 1957年3月,通安、新合、金墅、彭山4乡合并设为通安乡。 1958年9月,改为通安人民公社。 1983年4月,复设通安乡。 1994年8月,撤乡,改设通安镇。 1995年7月,属吴县市。 2001年2月,属苏州市相城区。 2002年7月,划归虎丘区。 |
明时建镇。 清雍正年间,为长洲县五镇之一。 1912年,设吴县浒关市。 1929年,属吴县第一区。 1934年,属吴县第四区。 1947年,属吴县浒关区。 1949年5月,设浒墅关镇,属吴县浒关区,为县政府、区署驻地。 1950年2月,吴县政府移驻苏州古城。 1957年3月,撤区并乡,分属吴县浒墅关镇、保安乡。 1958年冬,保安乡改为保安人民公社。 1960年10月,浒墅关镇和保安人民公社的兴贤、香桥2个大队划归苏州市。 1962年10月,浒墅关镇复划归吴县,仍为县属镇。 1983年8月,保安公社改乡。 1987年9月,保安乡并入浒墅关镇。 1988年11月,划归苏州市郊区。 2000年9月,属虎丘区。 |
1912年,今境属吴县。 1929年,属吴县第三区。 1947年,属吴县吴西区。 1949年4月,属吴县木渎区。 1950年3月,改属光福区。 1956年3月,东渚、长新、建新3乡合并为东渚乡。 1957年,撤区并乡,新阳乡并入东渚乡。 1958年10月,改为东渚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改为东渚乡。 1995年7月,属吴县市;11月,撤乡,改为东渚镇。 2001年2月,属吴中区。 2002年4月,镇湖镇并入;7月,划归虎丘区。 2017年11月,撤销东渚镇,设立虎丘区东渚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