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侯堡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侯堡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以潞安大街为界,南面为潞南社区。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此,故名。
以潞安大街为界,潞北社区在潞安大街北,得名潞北。社区居民委员会驻此,故名。
以所在居民点名称(侯堡)而得名。东有铁铗关,南有镇南岭、关和岭形成御敌屏障,淤泥河从关岭下环村而过,依山傍水,驻扎军队易守难攻,是一天然堡垒。村西又有小校场,村中庙内有罗成洞。传说唐朝大将罗成,在战事中因马陷淤泥河湾,乱箭伤身,他的盔甲就藏在庙内的罗成洞里,传说此地原为一古堡,得名侯堡。
常隆村名的来历,众说不一。一是“十龙治水”的传说:上古时候,上天派十条苍龙来到漳河流域治理山川河谷,住在九龙村一代,并按每条龙的不同专长分派不同任务,但这样的分工让十条龙起了争议,就有其中一条龙夜间逃往了东南方向河西的常隆一条溪涧里,后来躲藏这条龙的地方便叫“藏龙”,谐音“常隆”。二是商业大街长如龙的说法:两千多年来陆续迁来常隆定居的人越来越多,买卖客商逐年增加,村形村貌便形成了有头、有身、有尾的巨龙形态。后沟地势偏高像龙头,从村西拐道转西园像龙的脖子,从西往东2里长的“明清商业街”成了龙身,观音阁外的东头街便是龙尾,唐朝以前传说中的“藏龙”便演变成了“长龙”。后来到了明代晋商、潞商的兴起,常隆这里作为南北交通要道,一年四季商贾云集买卖兴隆,所以“长龙”也就改名为如今的“常隆”。三是宋朝初年在常隆建成龙建寺后,举行开光大典,赵匡胤派宰相赵普前来开光,并为铁峡关题字更名为常隆,宋太祖从建隆年间登基,常隆永泰。
以所在居民点名称(段河)而得名。该村地处河两岸,最早是段姓人建村,村中居民多数姓段,故名。
该村南接壤潞界有一山脉,原名六台山,后改鹿台山。相传大约在唐朝年间,人们为了称颂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儿子姬且礼贤下士,重视人才,尊重人才,辅助教化的功德,在六台山的南北二台,分别建筑了文王庙和周公庙。至此,北台为文王山,南台得名周王山。因周公姬且先后辅助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勇执政,出现了成康之治,奠定了东周、西周八百年的历史基础。为了纪念周公的历史功绩,故将周王山下的东、西两村,取名为东周、西周。
相传大约在唐朝年间,人们为了称颂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儿子姬且礼贤下士,重视人才,尊重人才,辅助教化的功德,在六台山的南北二台,分别建筑了文王庙和周公庙。至此,北台为文王山,南台得名周王山。为了纪念周公的历史功绩,故将周王山下的东、西两村,取名为东周、西周。
由于该村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起名元垴。因王、田、邢三家各不相让,就有部分人迁居,另建新村,亦名元垴。根据方位,该村位于东面,故名。
该村居住有两条一深一浅的土沟岸上,原有太原到长治方向的一条大路由此而过,因沟深阻隔,古时候劳动人民就在沟上建桥,北面沟很深,架设单桥,桥基不牢,就先在下面建成桥后,又在桥上面建了桥,方和沟平,始能行走,称之为桥上桥。过此桥上桥后,在南面的小沟上又建一桥,行走时过了桥又需过桥,称之为桥过桥、桥上桥,远近驰名,乃桥之奇迹,工程也相当艰巨复杂,修桥工人的工棚、土窑洞后来住了人,成为一村,逐渐称为此村为桥上。
该村最早为苏姓人建村居住,故名。
该村居住在周围深沟,中间突起的一岭梁上,地势险峻,面临山崖,取名岩,又因最初建村居住的是姓高人,故名。
该村建在一个山岭上,村中居民都姓任,故名。
该村建在一条土沟里,相传为胡姓人建村,故名。
该村在一条深沟里,沟为东西走向,东西两面出口狭小,唯有周围沟势开阔。村周四面环山,村前小河环村而过,山明水秀,风景优美,又比较隐蔽,适宜战略。相传最早有一王姓人在朝居官,因招奸臣诬陷,弃官逃走,隐居此地。为表明自己不问政事,一心务农,就可安居乐业的意思,另一说为此地可避免战祸,居住安全,起村名为安沟。
邕子村四面环绕高高的黄土丘陵有邕水、小河、南沟河汇入村之西边和南边,村民居住的房屋集中在四岭环抱的平缓低洼之处,所以早居在这里的先人们,起名“雍川村”。雍者四周高耸阻塞川者三间河流汇聚地势平坦低洼。据考证,那是发生在清朝康熙皇帝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登基,年号雍正。因皇帝占用了“雍”字,为避讳,故取谐音改村名为“邕子”。“邕”字指水乡之处,邕子村有大小河流三条,亦称得上水乡之地。“子”是指在这里居住的男女居民,所以名曰“邕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