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始建于宋朝曾扎兵营之北门外,故名北营门元代逐渐演变为今名。 |
传:宋代,此处曾扎兵营,居民张姓在此建村,称张小营,因距中疃村较近后改中疃小营,1957年与小中疃村合并,根据其历史背景得名中小营。 |
建于宋代,因此处有一较大水潭,取名中潭,后改为中疃,清代时在附近又形成小中疃村与中疃小营村两个附属村,1957年小中疃村与中疃小营村合并为中小营,中疃延用原名至今。 |
传:因在刘店干河之西侧新建的村庄,故当地人称西新庄(原在现址东0.5千米,地势低洼处,1970年遭洪水后,迁居现址重建新村),民国初年,村人魏士发小有名气,遂改为今名。 |
张姓居多,且村较小,得名,1949年前,村民卖熟红薯的较多,也称卖红薯小庄。 |
明初以姓氏取名党村后因党姓人丁失雷自林在此开店,称雷家店,建村后简称今名。 |
传晋代建村,由卢家庄、崔家庄、蔺家庄连成一个村,以村中有座“九圣祠”取名“九圣营”。 |
明嘉靖年间,朱家在此修广德大石桥,建村后人称朱家桥,后逐渐演变成今名。 |
建于唐末,因村北有卓水泉,取名卓水村。后以朱,聂两家大户形成南北两村,位于南侧,故名。 |
为别于前卓水村,故名。 |
因清代中期,彰德府(今安阳市)韩姓经过此地,见荒草满坡,但土地平整,遂移家垦荒,繁衍成村,故名。 |
传:此处原是一片柳树林,建村后以此得名。 |
传:明朝中期,此处有座造纸作坊,建村后由此得名。 |
传:元太宗时,翰林学士姚枢携家居此屯田讲学,为取吉利,取村名姚固,按方位又称西姚固。明初,从山西迁来姜姓4户在此定居,改称今名。 |
此处原有一座北阳寺,建于唐总章年间,村以寺名,因村在寺东,故名,又称东北阳。 |